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作者是钱穆。
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說到行省制度的濫觴其實是元代中央集權高壓統治之計,「行省」其實是「行動的中書省」,行省長官是中央政府 (中書省) 的代表,是由上而下的權力授予,完全沒有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平起平坐的意思,沒有地方自治的概念,沒有權力分讓的安排。錢穆說到...
评分读钱老爷子书,感觉总是听名教授上大课。案备的仔细,但也考学生的悟性:谁都听得,学得多少,不知道。在时下这样的文字/格局/语气已经绝迹了。于老教研室某未锁抽屉,取出,扑灰,有人闻到书香,有人闻到朽气,哪种味道,都是难再得了。但我个人,倒实在喜欢他那些薄薄的小册子。
评分【博客原文:http://www.naowan.com/archives/2009/04/21/130】 前天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不厚,仅16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读罢,仿佛重游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是之前很少触及...
评分从小喜欢就读历史书,记得看的第一本小人书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上了大学后读过的名家史书不少,不少都是大部头的著作,但深刻印象的书并不多。有些书确实写得很精彩,见解论述精妙,但不知为什么印象却并不怎么深刻。反而是一些薄册子,论述简约却回味无穷。钱老爷子这本...
评分钱穆在书中叙述的是一个公认的史实,中国的君权从秦汉以来一直呈现一个集中的趋势。他把宰相等朝廷命官的组合称为政府,从某种意义上是可以这么说,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皇帝的一些权力,皇帝并不能为所欲为,他的行为一方面要遵循中国传统制度,一方面也受到百官的...
其中也有些偷换概念,对孙大炮也太过誉了,但终究瑕不掩瑜,好书。
评分钱穆先生非常好,读后有许多新知。1.制度不能脱离现实而空论,于今依然有很强的警醒意义。2.不能简单说中国两千年都是专制政治,明清之前政治制度并非皇权专制。3.清代是“部族政权统治”。4.钱先生对中国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用洞察的眼光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史为镜,可知得失。
评分这一版的装帧很棒
评分大师之作,言简意赅,阅读愉悦顺畅。
评分好看~喜欢这种形式,深入浅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