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者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指呈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编辑推荐
从三联版24种“钱穆作品系列”中精选8种,涵括作者一生对经学、史学和哲学的精研和深思。如对孔子和《论语》的典范研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不同领域、不同专题的会通博识、深入浅出;而作者分别在青年和耄耋之年对宇宙自然、政治社会和德性修为的观照和感悟,无论是“闲思”还是“盲言”,都洞彻天地,启悟来者。
作者简介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 )史学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俺浅薄之人,读钱老《秦汉史》读得好辛苦,一晚上看不了几页,很多字要查字典。 有人说钱老的历史观格局太小,俺不懂不敢乱评价。钱老的很多观点其实颇有哲学味道,读后受益匪浅。 文史哲不分家,信哉!
评分钱老的书,那自然高水准 秦汉方面的史书,写的人多了去的,但能象这本书,这样体例明晰,详略得当的,还没有见过,堪称同类书中的第一. 结合<国史大纲>看,更有意思
评分本书可读点有二:一者体例新颖易读;二者作者于平常史料中作不平常议论。 体例新颖可读,在于非铺叙某人某时某事,而是分段介绍各时政治、文化、吏治等,后又一统西汉封建、郡县、官制、封爵,并及王莽新政,《史记》《汉书》等记载皆信手拈来以为佐证,此可称大历史。 平常...
评分据“序”,钱穆先生《秦汉史》为其一九三一年秋任教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撰讲义,一九三二年写至王莽。因专力撰写《近三百年学术史》及讲通史,《秦汉史》搁置。此书即据北大油印讲义,“校其讹文,稍稍补申其语气未足,而以仍其内容旧贯”。《秦汉史》有另一版本为钱穆先生兼课清...
评分据“序”,钱穆先生《秦汉史》为其一九三一年秋任教北京大学历史系所撰讲义,一九三二年写至王莽。因专力撰写《近三百年学术史》及讲通史,《秦汉史》搁置。此书即据北大油印讲义,“校其讹文,稍稍补申其语气未足,而以仍其内容旧贯”。《秦汉史》有另一版本为钱穆先生兼课清...
本书虽兼及经济、官制,实则仍以汉代思想与政治如何在交互影响中演进为其根本线索。以词赋家与方士的宫廷身份和武帝的成业之欲来申明西汉政治活动之根源,则上承《先秦诸子系年》;以宣元社会复兴和儒学昌盛来解说新莽成国的缘由,则下接《刘向歆父子年谱》。其说本自清儒之史论,所以为新论者,在于重视社会经济之状况及新旧阶级之更替。此盖当时思潮波及之产物。顺带一提,早年的钱穆仍以他者的立场对儒学进行客观的审视,与后期完全倒向理学不同。
评分“焚书坑儒”和“王莽”等篇获益良多,感恩大师。
评分秦汉政策的延续和转变,文景之治的背景和武帝一朝的外交财政都讲得很清晰,时有精辟之论。很大篇幅讲各朝如何推行意识形态教化百姓。
评分诸种秦汉史里较好一种。引史料很多,并不轻松读。宾四先生长在两汉经学,其论两汉政治、经济,实以儒生之恢弘与虚妄及经学之确立与复古为主线,方法论里透露出齐鲁不同地而影响及之于学问的地域文化论,又特重经济之发展兼并与社会阶级之分化整合几点,此钱著秦汉史之三大线索也。
评分本书虽兼及经济、官制,实则仍以汉代思想与政治如何在交互影响中演进为其根本线索。以词赋家与方士的宫廷身份和武帝的成业之欲来申明西汉政治活动之根源,则上承《先秦诸子系年》;以宣元社会复兴和儒学昌盛来解说新莽成国的缘由,则下接《刘向歆父子年谱》。其说本自清儒之史论,所以为新论者,在于重视社会经济之状况及新旧阶级之更替。此盖当时思潮波及之产物。顺带一提,早年的钱穆仍以他者的立场对儒学进行客观的审视,与后期完全倒向理学不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