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69年,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跌破眾人眼鏡地「在一起」了。剛開始,他們若即若離,到後來形影相隨,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挑戰人們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
多年來,兩人所撰寫的一系列具突破性與原創性的研究論文,全面顛覆了世人對決策流程的理解。他們的論文證明,當人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策時,心智會如何犯錯,而這些錯誤,往往導致誤判。
《橡皮擦計畫》是麥可‧路易士備受好評的作品,講述這兩位重要心理學家之間,如何長期緊密合作、探究人類心智秘密的故事。
這兩位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夥伴,有人形容他們是心理學界的「約翰‧藍儂與保羅‧麥卡尼」。兩人雖然合作無間,但卻擁有鮮明的人格特質──特沃斯基絕頂聰明、極度自負,生性好鬥,個性外向,無論走到哪裡,必定是所有人注目的焦點;康納曼小時候為了逃離納粹而成了難民,個性內向,習慣自我懷疑。如此之天差地遠,為這個故事增添趣味,也帶來淚水。
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贏得一座諾貝爾經濟學獎,更為經濟、醫學、政治、社會帶來深遠的影響與改革,包括對行為心理學派的影響、大數據研究的崛起、實證醫學研究的暴增、政府施政品質的提升,以及──觸動麥可‧路易士寫這本書的念頭。
有一天,康納曼手寫了一則便條給特沃斯基,他稱之為「橡皮擦計畫」──他想知道,遭遇人生中的挫折,我們是如何面對的?我們如何「抹除」一個又一個的遺憾與悔恨,繼續迎向明天?但是,特沃斯基沒有立刻回覆他,直到……
麥可‧路易士寫了一個「令人屏息的故事,讀到最後我眼眶已泛著淚水」,《紐約時報》書評作者感動推薦。
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暢銷作家,著有《魔球》、《快閃大對決》、《大賣空》、《老千騙局》、《自食惡果》等經典作品。出生於紐奧良的他,先後就讀普林斯頓大學與倫敦政經學院,曾為《紐約時報雜誌》撰稿,擔任《新共和》雜誌資深編輯、英國《觀察家》週刊美國版編輯,目前與太太、孩子住在加州柏克萊。
譯者簡介
吳凱琳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雜誌、網路媒體,現為自由工作者。
几十年以来,股神巴菲特一直有一位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全职打造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之外,芒格的一大业余爱好就是宣传应该怎么改进美国的教育体系。在芒格看来,现在的教书育人方式是有很大缺失的,特别是在商业教育方面。他认为,无论是传统的经济学还是MBA...
评分认知偏差和行为经济学入门读物,可以和错误的行为一起读,值得一提的是《错误的行为》主要写作团队也有刘易斯和格拉德维尔; 看阿莫斯和吉仁泽的隔空吵架很有意思,卡尼曼想以和为贵埋头研究,阿莫斯却要把重心放在狠狠痛击“卑鄙的德国佬”身上,认为吉仁泽故意歪曲解读证据,...
评分1. Michael Lewis大概是金融圈最会讲故事的人了。 就算是看过原著Flashboys或者改编到大屏幕的the Big Short,看完前两章,我一度以为作者是写出the tipping point的Malcolm Gladwell,每个章节一个独立的小故事,全书为了一个主题principle。因为第一章完整的介绍了在其他章节...
敘事流暢,翻譯亦佳。Tversky 和 Kahneman 兩人的合作非常動人,也說明了跨出學術領域疆界的重要性。雖然兩人十分清楚人類的思考弱點,但卻如同視覺錯覺那樣——即時知道也無法避開,最終導致唏噓的分離。本書也是理性人/經濟人逐步消亡的歷史,配合 Thaler 《不當行為》閱讀更是有感。
评分敘事流暢,翻譯亦佳。Tversky 和 Kahneman 兩人的合作非常動人,也說明了跨出學術領域疆界的重要性。雖然兩人十分清楚人類的思考弱點,但卻如同視覺錯覺那樣——即時知道也無法避開,最終導致唏噓的分離。本書也是理性人/經濟人逐步消亡的歷史,配合 Thaler 《不當行為》閱讀更是有感。
评分「只要相信你在我心中的樣子,你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评分原著很棒,这部台版翻译的也还行,但Michael Lewis有些很棒的段落没有翻译出那种感觉。
评分读了两个半故事,还是觉得这个不是想要读的书,弃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