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败叶》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成名作。故事发生在《百年孤独》的小镇马孔多。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折射出小镇被香蕉公司侵入后二十余年来的变迁。因其具有《百年孤独》雏形而被誉为“《百年孤独》序篇”,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55年《枯枝败叶》问世。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被认为是“20世纪的文学标杆”,影响滋养了包括莫言、余华、刘震云、格非等在内的几代中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礼拜二午睡时刻》,自传《活着为了讲述》,非虚构文学作品《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等。
精彩书评
枯枝败叶残酷无情,带来一切腐烂的气息,刮走马孔多的财富与信仰,留下枯枝败叶腐烂的气息,扬场而去。 能带走的,本就不属于它 《枯枝败叶》是马尔克斯的第一部小说,他用尽心思、倾其所有来创作这部小说。这部小说,好像成了其后他所有作品的源头。 马孔多的名字并不陌生,...
评分(生活新报/ 何惠子) 止庵说,马尔克斯是狂暴的,我深以为然。《枯枝败叶》开头,“这是我第一次瞧见死尸”,这是11岁孩子的陈述。没有情感,没有温度。在随后的几分钟里,这小人儿在又热又闷的停尸房里描述死者的样子,他像一个“刚吵过架的、怒气冲冲、完全清醒的活人”。...
评分《枯枝败叶》是马尔克斯的处女作,他当时22岁,报社记者,每天下班后,躲在编辑部办公室里写。作品写成后,用了五年时间才得以自费出版。那时他在巴兰基亚一家妓女出没的旅馆租房住,付不出房费时,就用《枯枝败叶》的原稿作抵押。等到《百年孤独》获得巨大成功后,那家旅馆的...
评分《枯枝败叶》这个书名挺有趣,据说曾经被译为“残花败柳”(大汗—.— )。为此我还专门拿原书名放在google图片里搜了搜。嗯,确实是枯枝败叶。 1950年,就快过23岁生日的马尔克斯陪母亲回到童年时的故乡——阿拉卡塔卡(也就是马孔多)变卖祖屋。那时候,美国人开的香蕉公司...
这一次是香蕉公司榨干了马孔多,丧失信心的居民们干脆将枯朽小镇碾碎成沙砾。大夫藏着苦楚和秘密,躲避冷漠和诅咒,他的死亡事件在三代人眼里呈现多个模样,拼贴进关于他的回忆,就融合成一段天衣无缝的故事。喜欢关于茉莉的说法,“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上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马尔克斯总会写到花,寥寥几笔却让人印象深刻。
评分风格确实是马尔克斯的风格 有一点故意卖弄悬疑的意味 不是很喜欢
评分多重视角,重复的对话和记忆碎片,很多元素以后还会出现,喜欢几处描写阳光照进房子的瞬间——“阳光一下子冲进来,如同一只猛兽破窗而入,一声不响地东跑西窜,淌着口水,四处闻嗅,狂暴地挠着墙壁,最后,在这牢笼里找了个最阴凉的角落,悄悄地卧了下去。”
评分读完之后才知道这是作者的处女作
评分故事的主线围绕着“我”和妈妈跟随外祖父为一个不为人喜的大夫送殡展开。全书中多次提及“枯枝败叶”这个概念,但作者马尔克斯并没有将这一名词完整地诠释给读者,而是选择让读者自行领悟这个概念的真正指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