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代表作”之一。收入萨特*具代表性的两部戏剧《隔离审讯》和《死无葬身之地》。萨特认为:“戏剧能表现的*动人的东西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性格,是选择和自由地做出决定的瞬间,这个决定使决定者承担道德责任,影响他的终身。” 哲理剧《隔离审讯》点明了自由的障碍在于顾忌他人的评说。《死无葬身之地》则把人物置于极限处境,面对生死的考验,他们和刽子手展开了意志的决斗。
让-保罗·萨特( 法语: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 --- 1980年4月15日 ),法国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师,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巅峰作品。1964年,让-保罗·萨特凭着《呕吐》(或译作恶心)一书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主动回绝该奖项,成为第一位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他是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伴侣,他们的哲学思想非常相近又各有千秋。
不知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只有在激烈的环境中,面临极端情况的选择下,才能知道自己是谁。所以人不能去试探,你去试探对方,那么你会对人性产生深刻的恐惧。这句话背后蕴涵了深刻的道理,我们所谓的生活,充其量不过是风平浪静而已,在波澜无惊下暗藏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2019年,22岁开始读萨特,还不算太晚,毕竟萨特28岁才开始读海明威。萨特的戏剧和达里奥福的戏剧又是两种风格,目前从《死无葬身之地》和《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对比来看,萨特或许更合我意,胜在他的哲学框架,写作于他或许是很简单的事,可能在下笔之前,他已经想好了最深处的内核。这本小册子里只有两个短剧和他的生平年表,给我的体验却和二十多万字的作品无异。哲学始终还是让人动容,即便披着文学的外衣,读者能明白自己是被什么打动了。
评分死无葬身之地好残忍。不同的选择导向同样的命运,出于自尊,出于可能出卖同伴的恐惧,出于“取胜”的愿望,最后甚至出于活下去的渴望……但反讽的是,最后枪声仍然响起了。有人在评论里谴责他们杀死弗郎索瓦,但要是我,我愿意是同伴把我痛快杀掉,况且任何极端境地里的选择都不该被指摘——我们怎么敢断定自己不会是那个叫出声来的人?
评分有责任选择不自由
评分真好
评分隔离 审判 爱情 死亡 革命 意志 生命 地狱 他者 戏剧 性格 道德 选择 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