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邦还是敌国?

友邦还是敌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永晶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
价格:3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376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中日关系
  • 政治
  • 国际关系
  • 李永晶
  • 日本史
  • 蜗牛
  • 中国
  • 友谊、国家、冲突、外交、历史、国际关系、地缘政治、选择、立场、身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年旅日观察的思想结晶。

作者求学日本多年,对日本的政治、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中日双重文化背景,能够克服学界对中日问题的一些惯常看法,深入到双方尤其是日本近现代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深处,梳理演化日本当代的意识形态。

充满张力的概念辨析。

本书试图在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动过程中,重新思考中日关系。作者拈出“友邦”与“敌国”这组具有冲突意味的概念,作为全书试图解析与超越的对象。

“以日本为方法”的独特思考方式。

作者有意将观察角度置于日本内部,力求将日本作为中国自我认识的方法。这种视角不只是对沟口雄三等日本政治思想史学者“以中国为方法”的颠倒,更是一种理论创新。本书“以日本为方法”,最终指向的却是以中国为本位的立场,并以此展开对历史认识、东亚秩序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

当我们直面中日两国彼此的认知差异时,会发现日本恰恰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他者”眼光。从政治思想、学术研究、政治制度等方面入手,了解日本如何理解中国、了解日本的政治理念、了解当代日本人对世界的想象,有利于中国有效地重塑“日本认识”,从而优化与日本的交往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思考东亚世界秩序的未来。

----------------------------

李永晶在东京大学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受过非常扎实的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训练,也是中国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日本有深刻了解的青年学者。在我看来,他的这部探讨“二战”后的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的著作,是目前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中极为难得的力作。——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李永晶在东京大学留学十年,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政治不仅有学术的深入考察,而且有非常感性的、直接的感受。这本书是他多年观察与思考的结晶,许多篇章极具深意,既有学术分量,又有敏锐的问题意识。——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作者简介

李永晶,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曾任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理论、近代国际关系史等。著作有《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正眼看世界》与《东京留学记忆》;另有译著《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福利国家的社会学》(合译)等。

目录信息

自 序 如何超越国家间的敌友认识?
导 论 中日关系与世界认识
一、 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他者的视角
二、 东亚民族国家的特质
三、 认识世界秩序形成的方法
第一章 战后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 新视角:非对称性及其历史起源
二、 非对称性的结构:历史与现实的交错
三、 世界认识的重建
第二章 现代日本的民族主义:自我认同的历史与逻辑
一、 民族主义视角的交错
二、 尊王攘夷:天皇制民族主义的起源
三、 战后天皇制民族主义与历史认识
四、 天皇制民族主义与“无责任体系”
五、 民族主义视角的再反思
第三章 现代日本的右翼:何谓民族精神?
一、 日本右翼与国家的品格
二、 新视角:日本的右翼与右翼的日本
三、 日本右翼的思想根源:普遍主义的精神结构
四、 右翼思想的启示
第四章 现代日本的政治结构:谁在决定外交政策?
一、 两种“民主主义”的冲突?
二、 国民的权力:日本新闻媒体的功罪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结构:政党与政府
四、 民主制度与对外政策
第五章 现代日本的国民主权:地方自治的视点
一、 日本地方政府的行政改革
二、 日本地方政府的定位
三、 地方政府的改革理念
四、 地方自治的实践:事例分析
五、 日本的政府理念与国民主权
第六章 现代日本的东亚认识:“东亚共同体”的理念与困境
一、 寻找东亚的公共性
二、 两种亚洲认识的对立
三、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与中国认识
四、 “东亚共同体”与中日关系
第七章 东亚世界秩序新论:危机与新生
一、 再论中日关系
二、 东亚传统世界认识的失范
三、 东亚民族国家的困境
四、 东亚普遍主义的重建
结 语 面向世界:超越“战胜—战败”的思考
一、 世界史中的两种“战后”认识
二、 “世界国”的自我认识与实现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为个体精神史断章的中日关系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现在不少东大做中国的毕业回国后都开始做日本了,此书可谓先驱www

评分

关于日本民族主义的内容读得很受启发。文字的确有点不好读,正像作者提到的,知识精英应和社会大众建立一个知识共同体,如果能用更易被大众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会更好吧。

评分

1.将“尊王攘夷”放在天皇制民族主义发展的源头,它非但没有因开国和西化而消退,反倒在各种“亚细亚主义”论述中得到隐性的表达。 2.日本民族主义的特性在于以天皇制为基础的生长点。天皇制延续的本质为从国体到象征。 3.将面向过去的超越性“皇统”作为立身基点的右翼具有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性格。 4.右翼被一种特殊的普遍主义规范:它在传统中国和近代西欧两大普遍主义结构的边缘生成。日本性的政治儒学是这一普遍主义建构的逻辑框架,但一种掏空了传统中国的普遍性最终跌落到政治现实主义的层面,这才是“脱亚入欧”。 5.日本的历史认知与外交政策均表现出了强烈的工具主义性格,成为中日关系的一大阻碍,但东亚似乎都有“工具主义”的毛病。

评分

关于日本民族主义的内容读得很受启发。文字的确有点不好读,正像作者提到的,知识精英应和社会大众建立一个知识共同体,如果能用更易被大众理解的语言来表达会更好吧。

评分

极为有意义和真知灼见的研究。割断历史遗存的暴力革命后的左翼中国持续忽视了自己在东亚的意义,天皇民族主义下的不断扩张的右翼日本将东亚理解为与中国的零和博弈的战场。中国丢弃了传统儒学,日本将王道曲解为霸道,中日全方位合作的前提必然是在二者寻找回历史传统之后,一种基于相互认可的平等协作交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