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

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户晓辉
出品人:
页数:545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
价格:14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2031306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民俗学
  • 户晓辉
  • 实践民俗学
  • 民俗
  • 待借思想
  • 《中国文学年鉴》2018年卷书评摘要
  • 日常生活
  • 苦难
  • 希望
  • 人性
  • 成长
  • 反思
  • 心理
  • 平凡
  • 坚持
  • 温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当一位实践民俗学理论研究者回望自己的故乡时,会对看似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投以怎样的目光?能否有新鲜而独到的田野发现?在户晓辉著的《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实践民俗学田野笔记)》中,你将看到全然不同的田野、故乡和乡愁,看到对日常生活大是大非问题及其根源的理性反思,看到实验民俗志的逻辑书写,看到人文学术推动社会走向理性化、法治化与合理化进程的话语实践。 本书暂时悬置了实证民俗学,完全转向了实践民俗学。作者反求诸己,以率理性而为的姿态,不仅以相对通俗的哲学笔调写出了故乡人的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苦难与希望,而且运用条件还原法,从经验现象反观先验条件,把先验逻辑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研究方法,突显出“好生活”不可或缺的目的条件。

作者简介

户晓辉,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民间文学的自由叙事》(2014)、《返回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的哲学阐释》(2010)、《现代性与民间文学》(2004)、《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2003)、《地母之歌:中国彩陶与岩画的生死母题》(2001)、《岩画与生殖巫术》(1993),主要译著有《技术世界中的民问文化》(2014)、《记忆》(2006)、《民俗解析》(2005)、《审美的人》(2004)。

目录信息

题记
上篇引论
故乡!故乡!——故乡是任务
家乡或故乡——一个理念
我的写作——另一个家乡博物馆
中篇本论
过去——尚未完成
车排子——家乡的传说与来历
上大学——光宗耀祖还是自我撕裂
过日子——制度之困
如何讲理——父母拉不开的栓
沉默还是发声——姥姥的望与爱
免于恐惧的自由——母亲“吓飞了”
讨公道——三叔之憾
走后门——二弟之失
孝道与尊严——父亲之怨
生与死——无私奉献为哪般?
平等习惯——我的亏欠感
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的父权心态
回不去的家乡——用心还是用脑
民主生活方式——尚未到来的家乡
下篇结论
民学——民俗学本相
从实证到实践——民俗学浴火重生
还原日常生活目的条件——看见完整的人
我——就是民
田野——请向内心走去
我的青春简历
故乡之殇
姥姥走了
逝者如斯——记忆我的父亲
当代西部开发者文学现象扫描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旧话重提
纯粹的角色生存能否让我们过上好生活——对胡康华《粉墨》的政治生态解读
诗人生活者许文军
回忆苦难需要唤醒实践理性——读梁一儒《困学集》
参考文献
一滴眼泪的微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些不忍直视的细节,一些鞭辟入里的思考。直面苦难,才有希望。按照户老这个思路看《历炼精魂》,被改造的戏曲也是实践民俗学。

评分

“立足实践理性的立场还原这些感性经验和偶然细节的目的条件”从目的条件的立场看过去和现在,看到的是日常生活的苦难和公民社会的希望。

评分

“立足实践理性的立场还原这些感性经验和偶然细节的目的条件”从目的条件的立场看过去和现在,看到的是日常生活的苦难和公民社会的希望。

评分

“立足实践理性的立场还原这些感性经验和偶然细节的目的条件”从目的条件的立场看过去和现在,看到的是日常生活的苦难和公民社会的希望。

评分

一些不忍直视的细节,一些鞭辟入里的思考。直面苦难,才有希望。按照户老这个思路看《历炼精魂》,被改造的戏曲也是实践民俗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