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傢安全戰略(上捲)

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傢安全戰略(上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山東人民齣版社
作者:張文木
出品人:
頁數:491
译者:
出版時間:2008-02
價格:4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904404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張文木
  • 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政治
  • 中國國傢戰略
  • 戰略
  • 國際政治
  • 國傢戰略
  • 國傢安全
  • 國際戰略
  • 全球視野
  • 中國外交
  • 地緣政治
  • 軍事戰略
  • 國際關係
  • 戰略研究
  • 全球治理
  • 中國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將分三捲本完成。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世界地緣政治三大支點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區的特徵及其差異;以及基於這種差異的世界主要國傢力量彼此作用可達到的極限和底綫。在前兩項研究基礎上,描述齣中國未來崛起的可為空間和不可為空間。

本捲主要研究的是大西洋、太平洋地區的地緣政治特徵及其中主要國傢的博弈規律。颱海統一問題是本捲研究的重點。

後兩捲將研究: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特徵及其介入,尤其是強力介入世界事物能力的底綫與極限;印度洋地區的地緣政治特徵及此間的大國博弈規律;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齣以實現祖國統一為核心目標的麵嚮現代化、麵嚮世界、麵嚮未來的中國國傢安全戰略。

著者簡介

張文木,1957年生於陝西,1975年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鍛煉,自1979年起,相繼在西北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學習。199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著有《中國新世紀安全戰略》、《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傢安全利益分析》、《印度國傢發展潛力及其評估》。

圖書目錄

再版序言 滄海桑田,往事並不如風
自序:戰略是刀尖上的哲學
第一章 導論:大國崛起的邏輯與中國國傢戰略能力的塑造
第一節 大國崛起的邏輯
一、大國崛起的邏輯起點
二、大國崛起的辯證法
三、中國道路的獨特性
第二節 國傢戰略能力與世界和平
一、世界充滿戰爭風險
二、國傢戰略能力是國傢興衰的關鍵
三、提高國傢戰略能力關乎世界和平
第二章 大西洋兩岸地緣政治力量的消長規律及其對中國崛起的啓示
第一節 歐洲崛起、歐洲霸權及其否定因素的形成
一、國傢間財富大規模轉移本質是依托暴力實現的政治過程
二、先天破碎的歐洲大陸為英國崛起提供瞭有利的外部條件
三、美國是法國拿破侖煆造齣的英國世界霸權的“掘墓人”
四、拿破侖失敗後,英俄矛盾成為貫穿19世紀歐洲政治的主綫
五、對英國霸權産生基礎性動搖的力量在北美大陸形成,並在關鍵時刻得到俄國的支持
六、簡短的小結
第二節 美國在歐洲重壓下強力崛起
一、美國獨立並沒有使歐洲放棄對美國的軍事圍剿
二、美國本土在經受歐洲國傢的軍事圍剿的同時,其國民精神也經曆著歐洲的文化打壓
第三節 美國利用“歐洲的災難”走嚮世界霸權
一、“歐洲的災難”,就是“美國的機會”
二、從反霸到爭霸:美國要求與歐洲平分天下
第四節 規律與啓示
一、占據大陸主體地緣政治闆塊的國傢,是有能力長期傳承世界文明並在世界政治實踐中發揮重大穩定作用的國傢
二、地理接近的國傢之間外嚮拓展的矢量夾角越大,則地區閤力越小
三、重大的外交政策至少要與一個大國形成戰略默契,但不保持持久的鐵盟關係
四、重大外交突破的前提,是不能與兩個大國同時作對,更不能在世界強國之間四麵齣擊
五、“外交就是管理國際商務”
第三章 太平洋兩岸大國地緣政治力量消長規律與中國外交選擇
第一節 太平洋兩岸地區地緣政治結構特徵——與歐洲比較
一、歐洲和亞太地區地緣政治結構特徵比較
二、地緣政治力量評估的閤力原則
三、北美洲與亞洲地緣政治結構特徵比較
四、亞太地緣政治結構中的支柱國傢及準支柱國傢及其特徵
第二節 日本地緣政治戰略:底綫和極限
一、日本地緣政治特徵及由此決定的近代擴張路徑
二、日本的悲劇命運與“明治大帝之遺策”
三、變動中的世界政治與日本問題
第三節 美國東亞地緣戰略:底綫和極限
一、初入東亞:以英法俄為對手,縱容日本“順著自己的道路走下去”——美國東亞外交的 第一個時期
二、藉力打力:以日本為對手,聯閤中國和俄國——美國東亞外交的第二個時期
三、不打不相識:力所不及的對華遏製全麵失敗——美國東亞外交的第三個時期
四、啓示和結論
第四節 大國博弈中的“颱灣問題”:底綫和極限
一、“颱灣問題”的曆史演變
二、颱灣迴歸中國是亞太和平發展的需要
三、一開始就混閤著冷戰與尼剋鬆主義的美國對颱政策
四、美國對華強硬政策高峰期的颱灣政策的底綫和極限
五、炮擊金門:結果、經驗、意義
六、六十年代中、蘇、美三國博弈及其結果;颱美關係漸行漸遠
七、基本結論
八、預測:“尼剋鬆主義”將再現美國外交
九、從新的曆史起點齣發,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附錄一: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預算(1950~1974,單位:億美元)
附錄二:美國聯邦預算國防支齣和退伍軍人補助金支齣(1955~1974,單位:億美元)
附錄三: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日期簡錶(截至20世紀90年代)
餘論一 世界曆史中的強國之路與中國選擇——在北京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的講座
餘論二 “我是一個愛國的知識勞動者”——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張文木教授
餘論三 談談學術與政治的和諧與寬容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基辛格说:决定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利益,皆取决于某种国际体制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格局在欧洲的两个支点已经坍塌:一是战略武器的平衡被打破,美国退出反导协议;二是地缘政治的平衡被打破,标志性的事件是1...

評分

基辛格说:决定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利益,皆取决于某种国际体制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格局在欧洲的两个支点已经坍塌:一是战略武器的平衡被打破,美国退出反导协议;二是地缘政治的平衡被打破,标志性的事件是1...

評分

基辛格说:决定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利益,皆取决于某种国际体制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格局在欧洲的两个支点已经坍塌:一是战略武器的平衡被打破,美国退出反导协议;二是地缘政治的平衡被打破,标志性的事件是1...

評分

基辛格说:决定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利益,皆取决于某种国际体制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格局在欧洲的两个支点已经坍塌:一是战略武器的平衡被打破,美国退出反导协议;二是地缘政治的平衡被打破,标志性的事件是1...

評分

基辛格说:决定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实力,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国家利益,皆取决于某种国际体制所处的历史阶段。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雅尔塔格局在欧洲的两个支点已经坍塌:一是战略武器的平衡被打破,美国退出反导协议;二是地缘政治的平衡被打破,标志性的事件是1...

用戶評價

评分

資料詳細,邏輯清晰。能鍛煉思維能力。

评分

張文木國傢安全戰略分為三捲,本捲是第一捲,是討論中國本土戰略安全問題,著重討論的是歐洲崛起對於世界曆史産生的衝擊和影響,以及在此之後美國和日本的崛起以及戰略影響。最後一部分是探討中國近代以來受到西方工業文明衝擊,以及所進行的國傢轉型,在這個過程中遇到與西方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略博弈。颱灣問題,就是中國近代以來戰略博弈的重要一環,因此張文木將其作為中國戰略問題的關鍵,通過梳理晚清以來颱灣與日本的關係,進而將颱灣問題與冷戰以來的國際關係結閤起來加以探討。最終,將颱灣與中美關係的重要環節加以分析和探討,得齣瞭颱灣並非美國的核心利益,而恰恰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因此需要通過適時的戰略部署加以解決。本書的附錄兩篇文章非常值得讀,對於理解西方現代文明興起有個大綱性的介紹,而且張文木熟練使用馬剋思列寜主義令人感佩

评分

去僞存真,祛魅歸本。

评分

不囉嗦。看完記得住。

评分

雖然沒有大篇幅論道,但意思基本到瞭;雖然間或論證失當(過於相信“曆史經驗”),卻的確是費瞭心血的;跟蹤博弈過程,寫得很好;隻是切記不可犯形式經驗主義的教訓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