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讲座

中国戏剧史讲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周贻白
出品人:
页数:35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7-1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01201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大家小书
  • *北京出版社*
  • 文学
  • 文化
  • 好书,值得一读
  • 中国戏剧史
  • 戏剧史
  • 戏曲史
  • 中国文化
  • 艺术史
  • 文学
  • 历史
  • 讲座
  • 文化艺术
  • 戏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戏剧史讲座》称得上是一本“大师小书”,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本书简练地介绍了我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尤其是对中国戏曲声腔的三大源流——昆曲、弋阳腔、梆子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梳理。而历史上重要作家、作品,材料翔实,评价公允,见解独到;作者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因此本书有的放矢,切合实际,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戏剧简史。

作者简介

周贻白(1900—1977),湖南长沙人,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自幼家贫辍学,后搭班学艺,1927年参加田汉主持的南国社。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复旦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曾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演出并出版的话剧作品有《李香君》《花木兰》《金丝雀》《阳关三叠》《连环计》《天之骄子》等;参与拍摄的电影有《苏武牧羊》《卓文君》《聂隐娘》《红楼梦》《李香君》等;著有《中国戏曲史略》《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史讲座》《中国戏剧史长编》等。

目录信息

001 前言
003 第一讲 汉唐时代的歌舞优戏
036 第二讲 唐代传奇文与北宋杂剧
069 第三讲 南宋时代的杂剧和戏文
105 第四讲 元代杂剧
142 第五讲 元末南戏与明初传奇
178 第六讲 明代杂剧传奇与所唱声腔
215 第七讲 明代戏剧的演出
250 第八讲 清初戏剧与《桃花扇》、《长生殿》
286 第九讲 清代内廷演剧与北京剧坛的嬗变
324 第十讲 京剧及各地方剧种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戏剧是一门相当古老的艺术。不过,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却是自清代中期以来才渐趋成熟的。新中国成立前戏剧的地位并不高:古代市井把社会各阶层按贵贱高低分为九个层次,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也就是指卖水...  

评分

电视剧《都挺好》有一个令人极其不适的大结局:苏明玉辞去了高管的工作,在家一心一意的照顾因老年痴呆症失忆的父亲,虽然苏大强一生并未给过她多少父爱。大概是人口老龄化和其他不能说的原因,让这部本来偏现实向的剧变得畸形,“孝”成为了刻意的宣传。当然,我国的剧自古就...  

评分

戏剧是一门相当古老的艺术。不过,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却是自清代中期以来才渐趋成熟的。新中国成立前戏剧的地位并不高:古代市井把社会各阶层按贵贱高低分为九个层次,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流戏子、二流推、三流王八、四流龟、五剃头、六擦背、七娼、八盗、九吹灰(也就是指卖水...  

评分

说起中国的戏剧,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反正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国粹京剧,不过转念又一想,好像在元代就已经有了杂剧,著名的《窦娥冤》不就是属于这一戏剧形式吗?再细细想想,既然这梨园行的祖师爷是唐玄宗李隆基,那么中国戏剧应该在唐代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最初的开始绝不可能...

评分

每每读到大家小书系列的图书,都会觉得欣喜,是的,很开心。因为“大家小书”系列开本很小,书也不厚,但是因为精选题材(涉猎广泛,内涵丰富),精选作者(皆是各行业领域里著述丰富的学者、大家),再加上以普通大众为读者,普及常识的初衷,所以,大家小书也意喻着是“大家...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科普读物还是挺靠谱的,比较系统,但是纯小白看起来可能还是会有点吃力【我觉得】,如果是想当成中文专业的辅助书,建议只看第二讲到第八讲,最好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对照来看【两书观点有相悖之处】。里面大篇幅探讨的声腔流变其实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没啥好看的,容易头晕【主要是指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会头晕

评分

作为科普读物还是挺靠谱的,比较系统,但是纯小白看起来可能还是会有点吃力【我觉得】,如果是想当成中文专业的辅助书,建议只看第二讲到第八讲,最好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对照来看【两书观点有相悖之处】。里面大篇幅探讨的声腔流变其实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没啥好看的,容易头晕【主要是指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会头晕

评分

写的比较繁杂,感觉整个结构参照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首尾有些扩充而已。

评分

作为科普读物还是挺靠谱的,比较系统,但是纯小白看起来可能还是会有点吃力【我觉得】,如果是想当成中文专业的辅助书,建议只看第二讲到第八讲,最好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对照来看【两书观点有相悖之处】。里面大篇幅探讨的声腔流变其实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没啥好看的,容易头晕【主要是指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会头晕

评分

作为科普读物还是挺靠谱的,比较系统,但是纯小白看起来可能还是会有点吃力【我觉得】,如果是想当成中文专业的辅助书,建议只看第二讲到第八讲,最好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对照来看【两书观点有相悖之处】。里面大篇幅探讨的声腔流变其实对非专业人士而言没啥好看的,容易头晕【主要是指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会头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