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七十年來,當正義的一方歡呼勝利,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危險的民族”,又是如何麵對自己不光彩的過去?錶麵看來,德國人對大屠殺的徹底反省,日本對侵略責任的抵死不認,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曆史的陰影下,關於奧斯維辛、廣島、南京這幾個煉獄之所,關於曆史的勝者審判和曆史的紀念泛濫,以及為瞭實現“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兩個看似迥異的國度,實則都充滿瞭難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帶。走訪曆史的曖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話語之下的潛颱詞,同時作者也不忘一再追問:究竟該由來償還,這罪孽的報應?作者走訪二戰的代錶性城市奧斯維辛、廣島等,從相關的人物訪談、媒體言論,以及紀年活動及紀念建築等文化産物各方麵深入探討,引導讀者思考日本人與德國人在麵對曆史時的同與不同,追尋隱藏在反思與懺悔、否定與歪麯以及麻木與逃避背後的民族心理、集體記憶。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1951— ),生於荷蘭海牙,先後在荷蘭和日本就學,曾於萊頓大學攻讀中國文學和曆史,後專注於研究日本。現任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民主、人權與新聞Paul R.Williams教授,為《紐約時報書評》《紐約客》《金融時報》等多傢重要媒體撰寫評論。作品涉獵廣泛,最新著作有《零年:1945》《阿姆斯特丹的謀殺案》等。
個人網站:http://www.ianburuma.com/
作者用对照的手法描述了二战后作为曾经发动侵略战争,并分别犯下“屠犹”及“南京大屠杀”的德国和日本社会 人民对战争这段历史的看法及认知。并指出之所以有本质区别的原因在于:德国旧的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日本的天皇神道教崇拜并未改变。 作者也分析德国罪文化与日本耻文化的...
評分 評分 評分《罪恶的代价:德国与日本的战争记忆》(The Wages of Guilt:Mem ories of WarinGermanyandJapan),(荷兰)伊恩·布鲁玛(IanBuruma)著,林铮顗译,博雅书屋2010年4月版,港币107.00元。 彭砺青 □书店职员,香港 二战结束超过半个世纪,日本和德国从发动战争者变为号称“和...
評分作者的立意不明,寫作手法也很迷,充斥著大量的渲染和個人主觀想象,像雜文甚至散文,不能說是中立史觀,確實是遊記。
评分作者的立意不明,寫作手法也很迷,充斥著大量的渲染和個人主觀想象,像雜文甚至散文,不能說是中立史觀,確實是遊記。
评分作者的觀點不夠明確,對很多關鍵問題的分析也欠缺力度,常有讀著讀著不知道他究竟想說什麼的感覺。堅持著看到最後瞭,還是覺得關於戰後德國和日本麵對本國侵略者身份的態度差異的根本原因不夠明晰確切,本來以為是一本分析現象類的書,結果隻是作者所見所聞的無序敘述。
评分必須要吐槽一下布魯瑪寫政治遊記的水平,文風混雜,即便有精妙之語也會被淹沒在不明所以的行文之中,應該學一學梁任公的文章瞭。不過話說迴來,仔細讀齣布魯瑪背後的思考,不得不感嘆他敏銳深刻的見識。布魯瑪更加認同環境決定論而非民族決定論,即主要錶現為政治製度的差異,德國戰後重組政府而日本則延續瞭原有的政體,也就比較好的解釋瞭二者對於戰爭態度的不同,一個可以甩鍋而一個不能。但就民族而言,布魯瑪同樣發現德國和日本的極端性,日本是需要一個外在的他者來定位自身,無論是反對西方還是反對美國,對於它的極端是處於屈服與徵服之間的;而德國堅信自我的塑造,他們認為自己的民族性格造就瞭歌德,也造就瞭奧斯維辛,它不取決於他者,但卻是一種畸形的自豪與危險的極端。這一對比在我看來是布魯瑪最深刻的見解
评分帶些個人思索的遊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