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研究

課堂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鍾啓泉
出品人:
頁數:210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3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5608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教育思考類
  • 提升類-教育學
  • 教育心理
  • 課堂研究
  • 教育研究
  • 教學設計
  • 課堂管理
  • 教師發展
  • 學生學習
  • 課程開發
  • 教學實踐
  • 教育理論
  • 課堂觀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課堂研究”是一種教學實踐研究。這種研究對於一綫教師而言,是通過教學研究,嘗試解決課堂教學直麵的種種問題,建構明日之課堂實踐可能性的場域;對於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學概念內涵的發現與再發現的場域。本書從“課堂與課堂研究”齣發,探討課堂轉型的意蘊和課堂研究的特質。第1編 “核心素養與課堂轉型”領導讀者重新審視“學”與“教”及其關係。第2編“課堂研究的視角”分彆考察瞭問題學習、自主學習、協同學習、三維目標、課堂互動研究、課堂話語分析等多個不同的課堂研究理論,探索教學創造的多維邏輯。第3編“課堂研究的方略”從“技術”層麵考察瞭課堂研究與教學創造的方式與方法,對單元設計、練習係統設計、學習環境設計、課堂規範、有效教學等多個影響課堂教學的問題進行瞭理性分析並提齣瞭操作性建議。第4編“課堂研究與教師成長”則考察瞭學習共同體和“授業分析”這兩種課堂研究的模式。附錄“分享課堂創造的世界遺産”則係統梳理瞭從蘇格拉底到維果茨基共12位教育傢及其教育實踐研究思想與成果,幫助讀者從曆史的脈絡中探尋課堂研究與教學創造的真諦。

著者簡介

鍾啓泉,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部委員(兼教育學與心理學學部召集人),國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傢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學科評議組成員,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全球教育展望》雜誌主編。著有《讀懂課堂》、《教育的挑戰》、《課程的邏輯》(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班級經營》(颱灣五南圖書齣版公司、上海教育齣版社),《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齣版社、颱灣五南圖書齣版公司、颱灣高等教育齣版社),《現代教學論發展》(教育科學齣版社)等。

圖書目錄

引言 課堂與課堂研究
一、課堂:兒童成長的場域
二、課堂轉型的意涵:從“教堂”轉嚮“學堂”
三、課堂研究的特質與課題
第1編 核心素養與課堂轉型
第1章 課堂世界的構圖
一、圍繞課堂世界的經典描述
二、重新審視“學”與“教”及其關係
三、保障每一個兒童的“學習”
第2章 課堂轉型:寜靜的革命
一、核心素養與課堂轉型
二、轉型中的課堂與課堂轉型的焦慮
三、引領課堂轉型的概念框架
四、課堂研究與教師文化的創造
第2編 課堂研究的視點
第3章 問題學習:新世紀的學習方式
一、核心素養與學力目標的刷新
二、問題學習:從教走嚮學
三、問題學習的革新意義
第4章 自主學習的考察
一、自主學習:發展綫索與概念界定
二、自主學習:社會認知理論的解讀
三、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研究
第5章 協同學習的創造
一、協同學習的本質
二、協同學習的構成要素與設計原則
三、協同學習環境的營造
第6章 三維目標:對“雙基論”的一種超越
一、三維目標研究的挑戰
二、三維目標的含義與意義
三、“三維目標鏈”研究:教學思想的革命
第7章 課堂互動研究的意蘊
一、課堂互動研究的意蘊
二、課堂互動研究的關鍵概念
三、課堂互動研究的課題
四、課堂互動研究的挑戰
第8章 課堂話語分析
一、課堂話語分析:一種跨學科研究
二、課堂話語分析的視點與課題
第3編 課堂研究的方略
第9章 課堂規範:從“失範”到“規範”
一、課堂革命的時代與課題
二、課堂規範的再造與教學研究的革新
三、教師自身變革的挑戰
第10章 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
一、基於核心素養的單元設計的意義與價值
二、建構主義單元設計的基本立場與要素
三、單元設計的未來趨勢與訴求
第11章 練習的係統設計
一、“減負令”的尷尬與“練習”的正負能量
二、練習的係統設計:從“機械性練習”走嚮“有意義練習”
三、練習本質的洞察與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12章 打開課堂評價的潘多拉盒
一、“課堂評價”究竟是怎麼迴事
二、鍛造每個教師的評價素養
第13章 開墾學習環境設計的荒原
一、學習環境設計的時代意義
二、學習環境設計的基本框架
三、學習環境設計的行動課題
第14章 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
一、如何看待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
二、如何解讀有效教學研究的假設
三、如何推動有效教學研究的進展
第4編 課堂研究與教師成長
第15章 教師,在授業分析中成長
一、授業分析:日本授業研究的重心
二、兒童中心授業分析的特質
三、授業分析與教師成長
第16章 走嚮學習共同體的創造——尋求“研究一實踐”的新型關係
一、從研究(理論)與實踐的整閤談起
二、“臨床研究”:尋求“研究一實踐”的新型關係
三、“臨床研究”的課題:超越“研究一實踐”的二元對立
結語 課堂研究與教學創造
附錄 分享課堂創造的世界遺産
原齣處一覽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共三編內容,第二編是乾貨,一編主要講述應該建構從知識傳遞轉變成對話式的課堂;二編主要講述怎麼建構對話式的課堂,筆者的視角通俗易懂有內涵,通過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角色的轉變,課堂環境的創造以及課堂活動模式由個人轉為集體的視角切入

评分

理論知識比較多

评分

共三編內容,第二編是乾貨,一編主要講述應該建構從知識傳遞轉變成對話式的課堂;二編主要講述怎麼建構對話式的課堂,筆者的視角通俗易懂有內涵,通過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角色的轉變,課堂環境的創造以及課堂活動模式由個人轉為集體的視角切入

评分

明明是中國人寫的書,讀起來卻像是一本翻譯書,甚至還沒有翻譯書那麼順暢,鍾啓泉老師有點過於敷衍瞭吧

评分

理論知識比較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