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究

课堂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钟启泉
出品人:
页数:21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
价格:32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75560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思考类
  • 提升类-教育学
  • 教育心理
  • 课堂研究
  • 教育研究
  • 教学设计
  • 课堂管理
  • 教师发展
  • 学生学习
  • 课程开发
  • 教学实践
  • 教育理论
  • 课堂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第1编 “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领导读者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第2编“课堂研究的视角”分别考察了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三维目标、课堂互动研究、课堂话语分析等多个不同的课堂研究理论,探索教学创造的多维逻辑。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从“技术”层面考察了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方式与方法,对单元设计、练习系统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课堂规范、有效教学等多个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操作性建议。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则考察了学习共同体和“授业分析”这两种课堂研究的模式。附录“分享课堂创造的世界遗产”则系统梳理了从苏格拉底到维果茨基共12位教育家及其教育实践研究思想与成果,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脉络中探寻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真谛。

作者简介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部召集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著有《读懂课堂》、《教育的挑战》、《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班级经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目录信息

引言 课堂与课堂研究
一、课堂:儿童成长的场域
二、课堂转型的意涵:从“教堂”转向“学堂”
三、课堂研究的特质与课题
第1编 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第1章 课堂世界的构图
一、围绕课堂世界的经典描述
二、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
三、保障每一个儿童的“学习”
第2章 课堂转型:宁静的革命
一、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
二、转型中的课堂与课堂转型的焦虑
三、引领课堂转型的概念框架
四、课堂研究与教师文化的创造
第2编 课堂研究的视点
第3章 问题学习:新世纪的学习方式
一、核心素养与学力目标的刷新
二、问题学习:从教走向学
三、问题学习的革新意义
第4章 自主学习的考察
一、自主学习:发展线索与概念界定
二、自主学习:社会认知理论的解读
三、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
第5章 协同学习的创造
一、协同学习的本质
二、协同学习的构成要素与设计原则
三、协同学习环境的营造
第6章 三维目标:对“双基论”的一种超越
一、三维目标研究的挑战
二、三维目标的含义与意义
三、“三维目标链”研究:教学思想的革命
第7章 课堂互动研究的意蕴
一、课堂互动研究的意蕴
二、课堂互动研究的关键概念
三、课堂互动研究的课题
四、课堂互动研究的挑战
第8章 课堂话语分析
一、课堂话语分析:一种跨学科研究
二、课堂话语分析的视点与课题
第3编 课堂研究的方略
第9章 课堂规范:从“失范”到“规范”
一、课堂革命的时代与课题
二、课堂规范的再造与教学研究的革新
三、教师自身变革的挑战
第10章 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二、建构主义单元设计的基本立场与要素
三、单元设计的未来趋势与诉求
第11章 练习的系统设计
一、“减负令”的尴尬与“练习”的正负能量
二、练习的系统设计:从“机械性练习”走向“有意义练习”
三、练习本质的洞察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12章 打开课堂评价的潘多拉盒
一、“课堂评价”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锻造每个教师的评价素养
第13章 开垦学习环境设计的荒原
一、学习环境设计的时代意义
二、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框架
三、学习环境设计的行动课题
第14章 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
一、如何看待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
二、如何解读有效教学研究的假设
三、如何推动有效教学研究的进展
第4编 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
第15章 教师,在授业分析中成长
一、授业分析:日本授业研究的重心
二、儿童中心授业分析的特质
三、授业分析与教师成长
第16章 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创造——寻求“研究一实践”的新型关系
一、从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谈起
二、“临床研究”:寻求“研究一实践”的新型关系
三、“临床研究”的课题:超越“研究一实践”的二元对立
结语 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
附录 分享课堂创造的世界遗产
原出处一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明明是中国人写的书,读起来却像是一本翻译书,甚至还没有翻译书那么顺畅,钟启泉老师有点过于敷衍了吧

评分

理论知识比较多

评分

明明是中国人写的书,读起来却像是一本翻译书,甚至还没有翻译书那么顺畅,钟启泉老师有点过于敷衍了吧

评分

理论知识比较多

评分

有一两篇文章写得很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