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画记

波士顿画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蒋彝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256
译者:胡凌云
出版时间:2018-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48192
丛书系列:哑行者画记
图书标签:
  • 随笔
  • 美国
  • 蒋彝
  • 波士顿
  • 游记
  • 绘本
  • 旅行
  • J蒋彝
  • 波士顿
  • 画记
  • 城市风景
  • 艺术记录
  • 摄影集
  • 历史风貌
  • 美国文化
  • 视觉叙事
  • 地方志
  • 旅行笔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出生在一个最早使用茶叶制作饮料的国家,又多年习惯于英国的下午茶和茶会,当别人向我提起波士顿“茶会”(Boston Tea Party)的时候,我的回应就是我想参加。次日早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出现了一个小头条:“我们的中国来访者来参加波士顿茶会,晚了一百六十八年。”

侨居英伦二十余年后,蒋彝应邀来到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

波士顿,这座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独立与自由精神的摇篮,

令他发现这个年轻的国家持久繁荣的秘密。

在波士顿月光的陪伴下,

他用画笔勾勒灯塔山的每一条街道,诗文抒写查尔斯河的每一个表情。

顺便报名参加波士顿“茶会”。

在旅途中,他更乐意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而不是区别。

是为《波士顿画记》。

--------------------------------------

扁脸;鼻子没有什么鼻梁;头发乌黑,夹着几丝白发;双眼微微地斜着,往下而不是朝上;身穿英国五十先令定制的灰色外套;走路不像英国人;兴许是个白痴,因为他两眼不眨地久久盯着一棵小枫树,盯着湖上的三只白鸭,看的时间更长;漫步而行,仿佛大病住院了多年似的。 ——蒋彝“自画像”

--------------------------------------

他是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科学院艺术学院院士。

他是饮誉国际的散文家、画家、诗人、书法家,受到西方学界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贡布里希盛赞他“才华洋溢又迷人”。

他交游广阔,朋友圈里有杨联陞、徐悲鸿、刘海粟、梅兰芳、熊式一、萧乾、叶君健、吴世昌、铃木大拙、华兹生……

他在旅行中喜欢沉默不语,抛开政治、战争等因素描绘异乡的风景人文,一系列隽永的画记却成功打通中西文化成为经典,经久不衰。

今天我们重读他这些出版于上世纪中叶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解一个遥远国度的文化历史背景,更在于享受那份行走观察中淡然的快乐,体悟文化与人生的心境,重新认识周遭的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

作者简介

蒋彝(1903—1977),字仲雅,又字重哑,江西九江人。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从父亲习书画,深得东方艺术之精神。

青年时期进入东南大学学习化学,之后投笔从戎,加入北伐。

战后历任三地之县长,因求变革而得罪权势,痛心政治腐败之下,辞官赴英,却不承想一走竟是数十年。

旅居英美期间,以笔名“哑行者”出版了一系列隽永的旅行画记,畅销西方,成为享誉国际的散文家、画家、诗人和书法家,堪称“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

1975年回到阔别数十年的祖国,与妻女团聚。

1977年逝于北京,归葬家乡庐山脚下的马回岭公墓。

--------------------------------------

胡凌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现居波士顿。

当过校园DJ、天桥摊贩和音乐记者。1999年赴美学习工作,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流体力学、日式餐饮、眼科光学、黑人音乐、网络蜘蛛、石油测井和磁共振成像。

2004年创办《掘火》网刊。非乐评类代表作包括回忆录《北京故事》,长篇小说《跟随一位少女穿过城市》。

目录信息

导言:波士顿对话
波士顿鼻子
波士顿小山
波士顿圣诞
波士顿大雪
波士顿宫殿
波士顿的河
波士顿四季
波士顿眼睛
波士顿耳朵
波士顿石头
波士顿鬼魂
波士顿嘴巴
波士顿中国
波士顿兄弟
波士顿仙人
波士顿石龙
波士顿酷热
波士顿舰队
波士顿精神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初读蒋彝先生的《波士顿画记》,书中的一草一木似乎熟悉却又显陌生,像他笔下的水彩插图,是凝固在时光里的风景画儿。细想来,这本写于上世纪中期的城市游记,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过后,多少已同不断发展的城市面貌略显不同。但伴随阅读的深入,脑海中的波士顿开始与书中字句...  

评分

《波士顿画记》里最有意思的是各个小节的题目:波士顿鼻子,波士顿小山,波士顿四季,波士顿耳朵......倒好像波士顿不是座城市,而是个有鼻子有耳朵的人了。 一开始看波士顿鼻子,嘿,这名字有趣儿。再往下读呢,噢,说的原来是波士顿人的鼻子。一位教授带着蒋彝去看画儿,看见...

评分

初读蒋彝先生的《波士顿画记》,书中的一草一木似乎熟悉却又显陌生,像他笔下的水彩插图,是凝固在时光里的风景画儿。细想来,这本写于上世纪中期的城市游记,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过后,多少已同不断发展的城市面貌略显不同。但伴随阅读的深入,脑海中的波士顿开始与书中字句...  

评分

初读蒋彝先生的《波士顿画记》,书中的一草一木似乎熟悉却又显陌生,像他笔下的水彩插图,是凝固在时光里的风景画儿。细想来,这本写于上世纪中期的城市游记,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过后,多少已同不断发展的城市面貌略显不同。但伴随阅读的深入,脑海中的波士顿开始与书中字句...  

评分

初读蒋彝先生的《波士顿画记》,书中的一草一木似乎熟悉却又显陌生,像他笔下的水彩插图,是凝固在时光里的风景画儿。细想来,这本写于上世纪中期的城市游记,在经历半个世纪的风雨过后,多少已同不断发展的城市面貌略显不同。但伴随阅读的深入,脑海中的波士顿开始与书中字句...  

用户评价

评分

画风在现在来看也许没有那么出众 但书里讲到的典故挺有意思

评分

I ❤️ Boston.

评分

几乎翻阅了蒋的所有画记,这本是最喜欢的,大概是知识分子气息最浓,时代感最不强烈的缘故。波士顿是大学城,蒋的文章似乎典故也多了起来,于是这本篇幅最薄,反而显得意思越厚,也愈加有趣味了。如果说旧金山画记里,有多处谈论到了华工的悲惨历史,体现了一种控诉,那么这本则刻意提到了美国历史上的宗教迫害以及相关的酷刑,并以中国人的视角做了批判,令人联想起《假想的满大人》和《杀千刀》两本书,或者说,这里体现了一个中国人对西方酷刑的批判和嘲讽。

评分

出太晚了,早二三十年译介大概人气会高很多,新鲜感也会强很多。

评分

平平淡淡,娓娓道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