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追问

物的追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赵卫国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771127
丛书系列: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经典
图书标签:
  • 海德格尔
  • 哲学
  • 西方哲学
  • 康德
  • 现象学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哲學
  • Philosophy
  • 哲学
  • 存在主义
  • 物性
  • 追问
  • 本体论
  • 现代性
  • 技术哲学
  • 社会批判
  • 物的理论
  • 语言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物的追问》的作者是德国当代知名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马丁·海德格尔,在现当代哲学史上,他以其对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_典哲学的研究和先验理论的推进著称,《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被哲学界称为“康德第二书”的《物的追问》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虽篇幅不大,却集中体现了其后期的重要思想。比如其中的附录《恩斯特·卡西尔和马丁’海德格尔之间的达沃斯对话》一文,反映的就是当代西方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之争,深刻影响着一批后世的知名哲学家。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二十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现象学的重要代表。

目录信息

前言
A追问物的不同方式
1.哲学和科学的追问
2.物这个词的多义性
3.与科学和技术不同的追问物性的另一种方式
4.日常的或科学的物的经验;关于其真理的问题
5.个别性和每个性,作为物之规定的空间和时间
6.物作为每个这一个
7.主观的一客观的,关于真理的问题
8.物作为诸特性之戡体
9.真理、物和话语的本质结构
10.规定物的历史性
11.真理一话语(陈述)一物
12.历史性和决断
13.总结
B康德追问物的方式
Ⅰ.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历史根基
1.康德著作在其生前的反响;新康德主义
2.康德主要著作的标题
3.范畴作为被陈述的方式
4.Zbyo~-ratio一理性
5.近代数学的自然科学和一种纯粹理性批判的形成
a)近代自然科学与古代和中世纪自然科学不同的特征
b)数学的东西
c)近代自然科学的数学特征;牛顿的第YI运动定律
d)与近代经验相比较凸显希腊人的自然经验
d1)亚里士多德和牛顿的自然经验
d2)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d3)牛顿的运动学说
e)数学筹划的本质(伽利略的落体实验)
f)数学之物的形而上学意义
f1)基本原理:新的自由、自我约束和自我论证
f2)笛卡儿:cogitosum;作为卓越主体的我
f3)作为ZUI高根据的理性;自我律,矛盾律
6.追问物的历史;总结
7.理性形而上学(沃尔夫、鲍姆伽登)
Ⅱ.康德主要著作中的物的问题
1.康德的“批判”指的是什么?
2.纯粹理性的“批判”与“一切纯粹知性的基本原理体系”的关系
3.对先验分析论的第二个主要部分“一切纯粹知性的基本原理体系”的解释
a)康德的经验概念
b)作为自然物的物
c)关于原理体系主要部分的三步划分
4.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知识和对象
a)作为人的知识的知识
b)作为知识的两个组成部分的直观和思维
c)康德双重规定的对象
d)感性和知性,接受性和自发性
e)思维表面上的优先地位;与纯粹直观相关的纯粹知性
f)在康德那里的逻辑和判断
5.康德对判断的本质规定
a)传统的判断学说
b)传统学说的不足之处;数理逻辑
c)在康德那里判断的对象相关性和直观相关性;统觉
d)康德对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区分
e)apriori(先天的)一aposteriori(后天的)
f)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g)避免矛盾的原则作为判断之真理的消极条件
h)避免矛盾的原则作为同一性原理的消极表达
i)康德的先验考察;普通逻辑和先验逻辑
j)一切知识必然以先天综合判断为基础
6.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7.纯粹知性的一切综合原理之系统展现
a)使对象之对象性得以可能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的可论证性
b)作为源泉和规范能力的纯粹知性;统一性,范畴
c)作为形而上学原理的数学的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d)直观之公理
d1)Quantum(量)和quantitas(定量)
d2)作为quanta,作为纯粹直观形式的空间和时间
d3)第YI条基本原理的证明;所有基本原理都基于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e)知觉之预期
e1)“经验”这个词的多义性;关于经验的学说和近代自然科学
e2)康德的实在性概念;强度的量
e3)康德先验理解的感觉;第二条基本原理的证明
e4)预期的奇怪之处;实在性和感觉
e5)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至上的基本原理,证明的循环进程
f)经验之类比
f1)类比作为类推,作为诸关系的关系,作为存在情况的规定
f2)作为普遍时间规定之规则的类比
f3)第YI类比及其证明;作为时间规定的实体
g)一般经验思维之公设
g1)范畴的客观实在性;作为主观综合原理的模态
g2)公设符合经验之本质;模态涉及经验,而不再涉及可设想的性质
g3)存在作为经验之对象的存在;与认识能力相关的模态
g4)证明和解释的循环进程
h)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居间的东西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中延续了康德秉持的“寻找先天知识和经验性杂多之间的联结关系”的思路,他借助时间图型与超越论想象力考察了康德的纯粹直观与纯粹思维的本质性的结构统一。但是,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几处阐释康德的文本中改变了...

评分

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中延续了康德秉持的“寻找先天知识和经验性杂多之间的联结关系”的思路,他借助时间图型与超越论想象力考察了康德的纯粹直观与纯粹思维的本质性的结构统一。但是,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几处阐释康德的文本中改变了...

评分

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中延续了康德秉持的“寻找先天知识和经验性杂多之间的联结关系”的思路,他借助时间图型与超越论想象力考察了康德的纯粹直观与纯粹思维的本质性的结构统一。但是,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几处阐释康德的文本中改变了...

评分

海德格尔在《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中延续了康德秉持的“寻找先天知识和经验性杂多之间的联结关系”的思路,他借助时间图型与超越论想象力考察了康德的纯粹直观与纯粹思维的本质性的结构统一。但是,海德格尔在《物的追问》、《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等几处阐释康德的文本中改变了...

评分

在这部讲座文本中,海德格尔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代的希腊,有一个著名的博学之人,他到处游历和演讲,人们把这个人称为智者。有一次当这个著名的智者巡游演讲从小亚细亚返回雅典时,在街上遇到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习惯是在大街上到处游荡和别人讨论,比如与鞋匠讨论鞋...  

用户评价

评分

海德阐释康德,把《纯批》放置在主体-表象的近代哲学以及科学的视域中进行阐述,因此一半具体描述近现代科学数学化的背景(这种数学化特征对于物的追问的影响),另一半是具体阐述康德先验分析论中重要的关于知性基本原理体系的内容。而在后者基本上也是遵循前者对科学的分析来进行描述。关于普遍逻辑和感性材料之间的鸿沟之前在《分道而行》中看到过,可以说海德格尔把这个问题当做阅读康德的一种指向,而对于物的追问可能只是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顺带结果。而康德通过否定普遍逻辑作为知性基本原理(以及连带的对矛盾律、同一律的否定),再结合直观搞出先天综合判断。我最惊的是先验的范畴在关于物的感性材料接受之先已经变成这种接受的可能性之条件,因而感觉已经是数学性的了,而不仅仅只是时空作为直观纯形式而导致的数学化。吹一下海的文本功夫。

评分

海德阐释康德,把《纯批》放置在主体-表象的近代哲学以及科学的视域中进行阐述,因此一半具体描述近现代科学数学化的背景(这种数学化特征对于物的追问的影响),另一半是具体阐述康德先验分析论中重要的关于知性基本原理体系的内容。而在后者基本上也是遵循前者对科学的分析来进行描述。关于普遍逻辑和感性材料之间的鸿沟之前在《分道而行》中看到过,可以说海德格尔把这个问题当做阅读康德的一种指向,而对于物的追问可能只是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顺带结果。而康德通过否定普遍逻辑作为知性基本原理(以及连带的对矛盾律、同一律的否定),再结合直观搞出先天综合判断。我最惊的是先验的范畴在关于物的感性材料接受之先已经变成这种接受的可能性之条件,因而感觉已经是数学性的了,而不仅仅只是时空作为直观纯形式而导致的数学化。吹一下海的文本功夫。

评分

现象学

评分

这本也许是读海德格尔以来最好读的一本了,不过本来也没读过海德格尔任意一全本,以前也只看了点片段

评分

看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