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傳

叔本華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啓真館
作者:[美]戴維· E.卡特賴特
出品人:啓真館
頁數:677
译者:何曉玲
出版時間:2018-6
價格:12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8176187
叢書系列:啓真·思想傢
圖書標籤:
  • 叔本華
  • 傳記
  • 哲學
  • 人物傳記
  • 美國
  • 德國
  • 戴維·卡特賴特
  • 浙江大學齣版社
  • 叔本華
  • 哲學
  • 思想
  • 傳記
  • 悲觀主義
  • 存在主義
  • 德國
  • 人生
  • 智慧
  • 批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19世紀最富創見與挑釁性的思想傢之一。他窮其一生,傾盡全力,以求理解人生活於一個苦難與死亡無處不在的世界中的意義。在他力圖解開“永睏人心的存在之謎”的求索之路上,叔本華幾乎對人類存在的各個維度都進行瞭探究,逐漸形成瞭一套論調陰鬱、令人信服的世界觀。而他這一世界觀,無論是對當代文學和音樂,還是對當代哲學和心理學,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本書是第一本用英文所寫的詳盡全麵的叔本華傳記。為展現齣其哲學的全貌,戴維·E. 卡特賴特將叔本華置於其曆史及哲學背景之中,講述瞭他一生的故事。卡特賴特提供給讀者的完全是一幅紀實性畫捲。在這幅畫捲中,卡特賴特探討瞭叔本華破碎的傢庭生活,他早年所受的對於其個性形成至關重要的諸多影響,他對於康德帶有批判性的忠誠,他同費希特及歌德的個人交往,他同謝林的頗為矛盾的關係,他對於黑格爾的衊視,他為使自己的哲學為世人所知所做的抗爭,以及他對於自己遲來名聲的反應。齣現在這部傳記中的叔本華,是一位血肉豐滿的哲學傢,他的哲學對於眾多不同領域中的重要人物,諸如塞繆爾·貝剋特、博爾赫斯、塗爾乾、弗洛伊德、托馬斯·哈代、托馬斯·曼、尼采,以及維特根斯坦,均産生瞭重大影響。

著者簡介

戴維·E. 卡特賴特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的哲學及宗教研究教授,他發錶瞭多篇以叔本華及19 世紀德國哲學為研究對象的文章,編輯並參與翻譯瞭劍橋版《叔本華文集》,另著有《叔本華哲學史詞典》(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Schopenhauer’s Philosophy)。

圖書目錄

前 言 .....................................................................................................1
緻 謝 .....................................................................................................5
注 釋 .....................................................................................................8
叔本華生平及作品編年錶 ...................................................................... 11
第一章 意誌的肯定
但澤 ..............................................................................................................3
漢堡 ............................................................................................................17
勒阿弗爾 ....................................................................................................21
倫格的私人學校 .........................................................................................32
第二章 交易之旅
溫布爾登學校 .............................................................................................49
看世界 ........................................................................................................75
第三章 父親亡故;哲人誕生
海因利希·弗洛瑞斯之死 .........................................................................105
約翰娜的重生 ........................................................................................... 114
一位偉大的媽媽? ........................................................................ 135
阿圖爾的解脫 ................................................................................ 143
第四章 大學歲月
費希特與柏林 ................................................................................ 182
第五章 更優的意識、原因、根據及衝突
更優的意識 .................................................................................... 216
入門問題 ....................................................................................... 228
《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813) ........................................................238
生成 ............................................................................................... 246
理性與認知 .................................................................................... 256
存在 ............................................................................................... 262
行動 ............................................................................................... 264
結語 ............................................................................................... 269
魏瑪 ............................................................................................... 271
第六章 歌德、色彩與東方之光
古印度的世界 ................................................................................ 310
第七章 德纍斯頓的單一思想
《作為意誌與錶象的世界》 ............................................................. 337
前言及閱讀指南 ............................................................................ 339
第一篇:認識論 ............................................................................. 343
第二篇:自然的形而上學 .............................................................. 349
第三篇:藝術的形而上學 .............................................................. 359
第四篇:倫理的形而上學 .............................................................. 371
第八章 落敗柏林
柏林 ............................................................................................... 414
《作為意誌與錶象的世界》的評論 ................................................ 440
哲學反應 ....................................................................................... 455
第九章 我不是柏林人
老婦與重負 .................................................................................... 471
柏林之外的空隙 ............................................................................ 474
迴到柏林 ....................................................................................... 496
再次逃離柏林,幽靈的形而上學 .................................................. 503
法蘭剋福 ....................................................................................... 523
傢庭的終結 .................................................................................... 528
不再漂泊的哲學傢 ........................................................................ 537
第十章 法蘭剋福的哲學傢
《論自然中的意誌》 ........................................................................ 541
自由是個謎 .................................................................................... 548
《論人類意誌的自由》 ..................................................................... 550
倡導同情的哲學傢 ........................................................................ 557
《論道德的基礎》 ............................................................................ 559
為素描著色 .................................................................................... 573
當兩者以我的名義聚在一起之時 .................................................. 583
無法無天的烏閤之眾(Canaille) .................................................. 594
寫給世人的哲學 ............................................................................ 599
附錄與補遺 .................................................................................... 601
第十一章 聲名乍現,生命盡頭
成名的喜劇 .................................................................................... 625
沒有意誌,沒有錶象,沒有世界 .................................................. 630
參考文獻 ...................................................................................... 636
索引 ...................................................................................... 652
譯後記 ...................................................................................... 67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路上读书解读: 但泽 / 格但斯克 叔本华出生在1788年2月22日,在欧洲北部一个叫但泽的地方。从14世纪开始,但泽就一直是德国和波兰两国相互争夺的焦点。但泽是德国人的叫法,在波兰语里面,这个地方叫作格但斯克,现在属于波兰。在叔本华出生的时候,但泽属于波兰,但仅仅五年...

評分

路上读书解读: 但泽 / 格但斯克 叔本华出生在1788年2月22日,在欧洲北部一个叫但泽的地方。从14世纪开始,但泽就一直是德国和波兰两国相互争夺的焦点。但泽是德国人的叫法,在波兰语里面,这个地方叫作格但斯克,现在属于波兰。在叔本华出生的时候,但泽属于波兰,但仅仅五年...

評分

路上读书解读: 但泽 / 格但斯克 叔本华出生在1788年2月22日,在欧洲北部一个叫但泽的地方。从14世纪开始,但泽就一直是德国和波兰两国相互争夺的焦点。但泽是德国人的叫法,在波兰语里面,这个地方叫作格但斯克,现在属于波兰。在叔本华出生的时候,但泽属于波兰,但仅仅五年...

評分

路上读书解读: 但泽 / 格但斯克 叔本华出生在1788年2月22日,在欧洲北部一个叫但泽的地方。从14世纪开始,但泽就一直是德国和波兰两国相互争夺的焦点。但泽是德国人的叫法,在波兰语里面,这个地方叫作格但斯克,现在属于波兰。在叔本华出生的时候,但泽属于波兰,但仅仅五年...

評分

阿图尔·叔本华1788年生于但泽,1860年因肺炎病逝于法兰克福。早在1818年,30岁之时,叔本华就完成了经典《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他的哲学才华直到晚年,等到66岁之际方获公认。在被忽视的漫长岁月里,叔本华意志坚定、沉迷学问,他质疑人类的存在价值,通过哲学来阐释存...  

用戶評價

评分

叔本華迴傢瞭。我發現我文章有很多小地方要修改,很多小細節問題還要進一步確定,比如叔本華熟人裏麵有兩個schultz,是畫傢s而不是哲學傢s給瞭叔本華閃電jupiter的稱號等等。這本和狂野年代那本有互補的地方,但還是喜歡在他主要生活軌跡上討論其思想變化,而不是碎碎念完他一生。

评分

對這本書我還是挺驚喜的,叔本華的生平我之前大概知道一些,而他的哲思又顯得極其悲觀,我就特彆怕他的傳記會被寫的十分抓馬,但是這本書並沒有抓馬。非但不抓馬,可以說還有點無聊,除瞭叔本華的生平確實不算有趣之外,作者還用瞭不少筆墨來寫他的思想,但是都恰到好處。雖然整體來說叔本華的一生和大多數哲學傢比起來不能說是精彩,可就這麼個暴脾氣的固執的人還是詭異的能戳到我的點,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都不看不上黑格爾吧

评分

譯得流暢準確,對內容瞭解和內涵領悟意義非常大,受益匪淺。而且通過本英文著作中譯本百度貼吧之圖文清晰得知,本譯著上市後2018.8-12月連續5個月位列亞馬遜網同類圖書銷量排行榜第1名,可見廣受高層次高品位人士的青睞且獲高度需求與價值認同。

评分

一個持守孤獨執著不懈的哲學傢,一個“為哲學而生”的人,把所有的閑暇時間用於哲學思考和研究。一個始終反抗挑戰黑格爾的叛逆者,一個在實現自我社會價值的努力過程中的屢敗者,總是做為大學的編外講師,遊離在哲學圈外不被接納的局外人。他的悲觀主義哲學觀肇始瞭存在主義哲學,既崇仰“哲學英雄”康德又超越康德。在他的“福音書信徒”的努力下終於在晚年獲得聲譽。自在之物即意誌,人隻能通過其錶象趨近自在之物,而自在之物永遠隻是主體對其錶象的有限認識。全書對傳主的哲學思想的闡釋比較到位,穿插其人生經曆使得受纍於哲學問題的讀者能有喘息的機會,蓄積思考的能量再進入後續的有關哲學的章節,翻越那些晦澀的語言障礙。傳主和母親的關係是反戀母情結的,母親作為一個獲得世俗化成功的作傢成為一種陰影,叔本華作為哲學傢應得的認同被遮蔽。

评分

編輯不認真,第三頁就有明顯錯誤,這個書印齣來前難道一遍都人沒讀過?最起碼像我一樣前50頁認真讀,後麵纔挑好看部分看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