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现代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之作。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书中根据大量实例,深入剖析每个人心中的自卑情结,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阐明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打破自卑枷锁,理解生活,超越自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 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 20 世纪三大心理学家
首先强调女权主义的重要性
曾是弗洛伊德学生,后因观点不同而与之决裂
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并以此对自尊及其负面补偿的问题给予了解释
终其一生致力于培训教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的工作
著有超过 300 种论文和书籍,涵盖儿童心理学、婚姻、教育以及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要义
译者:杨蔚,自由撰稿人
“ 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特邀编辑及译者
已出版译作:
《乞力马扎罗的雪》
《太阳照常升起》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等
“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
评分习惯了读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部电影先到豆瓣上来看看别人的评价,似乎更能有助于理解这部作品。第一次自己也来试着写写感受,尽管肤浅,却是自己最真实的体验。 书里提到的最初体验,让我着迷,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风格都在4、5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我也努力地回想我的最初...
评分其实这是读书笔记作业的摘录。。。 这里只是谈一谈我看过此书后的感受和反思。 心史老师说,很多学心理的不是想弄清楚整个人类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也不是想纠结于感觉知觉记忆这些实验内容,而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说得没错,至少我选择心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对自己有...
评分经过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许多心理学的常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掌握。阿德勒这本书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在那个时代思想就能达到这种高度,足以证明其先驱性的地位。然而,其意义也就止步于此。这本书放到今天,对于许多人来说,其观点已经不新鲜了。而且...
接触的第一本心理学,感觉本书的体系好像不是特别完整,总觉得有一种脱胎于弗洛伊德的束手感。
评分找到一些答案,特别儿时那些教育。
评分为求自我认知的加深以及好奇个体心理的解释路径,选择看了此书,有云阿德勒是比弗洛伊德或容格对心理学更好的入门,精泛相参的阅读下确不晦涩难读;开篇生命意义何在一章确实比自卑感与优越感一章更引我入胜,此时境下大有豁然及相见恨晚之感,难怪原书名为《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如译作《人生三大主题之解决》估计会惨遭沦为低劣滥造的成功学一类读物影响销量,否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译名,即谋生与职业、分工与合作、爱情爱情与婚姻。毕竟百年之前时代所限,童年影响原生家庭在现在的心理学解释范式中早已不新。
评分原名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 也算是神操作了。看完心情莫名平和。
评分感觉只有自卑那一章值得看,其他章节基本都是作者自说自话,而且车轱辘话不停的说要合作,但又没说清楚什么是合作,好像是要对别人感兴趣,那就是不要自我中心的意思喽?关键是没什么道理,直接当结论说。大概太想全面指导人生,反而失了准头。但100年了,遭遇自卑,寻求优越感,还是十分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