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篇小说。初写于1974年,定稿于1979年。北岛唯一发表的小说。小说讲述文革中一对青年的爱情和几个人物的故事。无论是爱情本身的凄婉与苦涩,还是非脸谱化的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复杂性,抑或是叙事角度的快速切换、大量使用人物对话等等,都显现出这篇小说远超出时代的早熟与“现代”。著名批评家李陀的长序,对小说的把握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是近年非常难得的文学批评佳作。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年生于北京。做过建筑工人、编辑、自由撰稿人。1978年在北京创办文学杂志《今天》,担任主编至今。自1987年起在欧洲和北美居住并任教。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项及荣誉。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现与家人定居香港。
诗意、隐晦,是看《波动》的最大感受。文字诗化,但是故事和感情很克制,或许是诗人作者的特点,他们胆大,不断用文字呐喊;他们又谨慎,生怕泄露内里太多的感受。对于故事本身,北岛选了五个极具典型的人,他们编织了所处时代一部分的生活,很具代表的一部分;可是对于爱情的...
评分花一个上午读完了北岛的《波动》。 《波动》初稿完成于1974年11月,1976年4至6月修改,1979年4月份再次修改。小说以不同人的身份讲述,以官二代杨讯、经历文革的萧凌、官二代林媛媛、林东平、白华的角度写。 杨讯和萧凌的爱情,注定是不完整。阶级差,一个受人保护的官二代,一...
评分把这本小说置于文学史的位置上,很惊艳。甩什么《陈乔长上任记》几条街。。惊叹北岛细致敏锐的感受力,还有对语言精炼又传神的表达力,寥寥几字或几句就勾勒出情绪化意境~个人很喜欢白华这个角色,他对肖凌的感情可谓小说黑暗与绝望中一点温情所在。至于肖凌和杨讯,两个人操...
诗意而隐晦,北岛的小说还是粗糙凛冽
评分一般而言,重读一本书会比初读一本书感觉更顺畅,但我时隔六年半重读《波动》的感觉却恰恰相反。磕磕绊绊读完,仿佛书里书外的鸿沟更深了。结尾那篇《断章》倒是承载了另一重意义。青春真美!
评分幼稚而生猛的姿态 杨讯、萧凌、林媛媛、林东平、白华
评分我们现在已经离那个时代越来越远,将来的人也只会越来越远,看到这样的小说还能理解彼时那种痛苦吗。
评分抽屉文学。潜在写作中最成功的小说。第一人称多视角。据说与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很像。有什么值得相信?祖国。陈词滥调。这个祖国不是我的!我没有祖国。梦游人谣。意义?为什么非得有意义?哼,伟大的二十世纪,疯狂、混乱、毫无理性的世纪,没有信仰的世纪。红卫兵抄萧凌家的那段好真实。和市委书记前后死于非命的,还有本市几百名教师和干部。真奇怪,除了咱们,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能忍受这种电影,一直放到结束?就像忍受生活一样,没什么难的。是国家机器出了毛病。良心?无产阶级谈的都是党性!萧凌、杨讯的知青爱情悲剧。好痞子白华、老干部林东平私生子就是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