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设计 建筑设计 建筑 原研哉 青山周平 理想家:2025 生活理念 理想建筑
发表于2024-11-07
理想家:20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2025年,你会住在哪里?以怎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保持联系?
看见吗?这个未来并不遥远,它是可以触摸的。
这是一个以建筑设计的方式,发自未来的邀请——
来这里,和我们一起探讨中国未来居住方式变化的趋势与可能,一同窥见改变。
我们关注城乡变迁、关注空气质量、关注蚁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天然联系、关注对自然的保护、关注科技与智能模式、关注原初生活形态、关注超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人居状态……关注“家”的意义。
在《理想家:2025》一书中,日本中生代设计师原研哉,联合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张永和、张轲、马岩松、张雷、梁井宇、岛田阳、华黎、大舍、Crossboundaries、王昀、NEXT Architects、青山周平、王辉,以及建筑学界研究者史建、周燕珉,探索未来十年场景下,建筑与居住的种种可能。
“我们与具备优秀创造力的建筑师一起合作,把潜在的未来社会发展问题、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以史无前例的创新想法通过“居住—家”的形式可视化地呈现给社会。
“我们重新审视各个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革新浪潮。同时还希望能够以普通民众便于接受的形式提供启示,以便帮助人们探索出适合自身生活的家,由此启发出更具智慧的人居关系。”
——原研哉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设计师, 首先不仅要掌握熟悉建筑领域、 设计领域之内的知识和状况, 还要关心建筑学、设计领域之外的东西。从领域里面突围出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参与到更大的社会问题中去。 ”
——张永和
“我经历从集体主义的20世纪到这个高度流动性、无根感的21世纪,这是一个高度压缩的旅程。既包含兴奋也让人深感困惑,你似乎在同时创造与失去自己。而这个社会变迁的经验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它也是一种更普遍的世界经验。你熟悉的旧世界加速消亡,而新世界仍在诞生之中。如何为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家的归属感? ”
——许知远
原研哉︱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张永和︱非常建筑主持建筑师,美国MIT建筑系前主任、实践教授,同济大学教授,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
张轲︱ZAO/standardarchitecture标准营造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11年美国《建筑实录》杂志全球十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MAD︱由建筑师马岩松于2004年建立,以东方自然体验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设计,代表作“梦露大厦”屡获建筑界殊荣。
张雷︱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总建筑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英国ICON杂志20位具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
梁井宇︱场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城市研究者。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岛田阳︱Tato Architects /岛田阳建筑设计事务所。2013年获得LIXIL设计奖2012年金奖。
华黎︱迹•建筑事务所(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耶鲁大学,曾实践于纽约。
大舍建筑师事务所︱2001年成立,由建筑师柳亦春和陈屹峰主持。代表作龙美术馆西岸馆获英国AR Emerging Awards 2014年度建筑奖。
Crossboundaries︱2005年成立,拥有来自亚洲、欧洲及北美的国际设计团队。
王昀︱日本东京大学博士,2002年成立方体空间工作室(Atelier Fronti)。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参展。
NEXT Architects︱1999年成立,北京事务所由荷兰建筑师John van de Water和中国建筑师蒋晓飞主持。2010年“荷兰年度最佳建筑设计机构”。
青山周平︱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其“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项目受到广泛关注。
王辉︱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获得者。
史建︱建筑评论家,策展人,有方空间合伙人。
周燕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参与完成多项国家住宅及老年建筑规范标准的编制和评审工作。
特邀撰稿人: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办人。
关于未来居住的思考,一切可能中的理想型
评分一本营销做得很好的书。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从中获得什么。
评分感觉在中国到2025年这些比较优秀的设计师对于“家”的设计只能到这一步的话还是挺让人失望的,除了两三个案例特别亮眼之外许多案例反而丧失了“家”和“人情味/人文”的存在。另外“模块”真的已经不是多新奇的概念了,为什么大家还要在2016年的时候就这种设计思路设计2025年的居住情况。
评分这本书也就是大杂烩而已,没什么神的,一个小时就能翻完。
评分【建筑设计/生活理念】从原野走进城市,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面对技术提升带来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人们也被其导致的一定程度上的生活失真所困扰,“技术”对“家”的过于武装,共享空间愿望下的“家庭”和“隐私”的难以协调。 现今,人类自私地寻求着利己的住宅“私密性”,科技便利指数最大化。让我不禁笑出声,建筑设计中的最大化共享空间,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的乌托邦幻想?共享经济是社会主义产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年做过的设计版 “美丽新世界” 的梦。 CO-DIVIDUAL观点虽好,但你不能贪杯哦...????并不知道有许多人会愿意住在像藤本壮介设计的开放式基本隐私为0的租赁房里,和众人一起挤来挤去一辈子~????Anyway,count me in. ????????
幸福感不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而是一种从个人意志和充足感中产生的类似内心精神一样的东西。在预定的现实之中构建怎样一个动态的未来,是问题的核心要义所在。 ——原研哉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设计师,首先不仅要掌握熟悉建筑领域、设计领域之内的知识和状况,还要关心建筑...
评分看完了,没有很大的惊喜,借了原研哉的名义,可惜他只是这个理想家活动的组织者而已,并没有看见他提出自己的设想。而所收录的一些设计师的 点,也只有两、三位的设想具有吸引力,参考性也很小,此书的定价过高,不建议买,特别是那些冲原研哉的名气想买的,快收回去这个想法吧...
评分看完了,没有很大的惊喜,借了原研哉的名义,可惜他只是这个理想家活动的组织者而已,并没有看见他提出自己的设想。而所收录的一些设计师的 点,也只有两、三位的设想具有吸引力,参考性也很小,此书的定价过高,不建议买,特别是那些冲原研哉的名气想买的,快收回去这个想法吧...
评分历史上,无论是农耕文明、游牧文明,还是渔猎文明,尽管他们在人类千百年的生存中对家的形态理解各不相同,但却对家的公共价值有着相似的社会认同。家是温暖的地方,也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设计师的理想家与设计师的责任是分不开的。“人类的居住条件...
评分关于看电视,我想每个人都有黑历史吧!比如我表弟年幼时候,(可能6-7岁)有次大人问他喜欢看哪个电视,他腼腆地回答:《来来往往》。自然引发了哄堂大笑,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应该是——《交换空间》。也许我从小就有刻板的性别印象,非常认同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于是对整理、...
理想家:20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