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追溯的主要是陳映真五個文本中所提供的有關理解綫索。這五個文本包括陳映真早期創作的《鄉村的教師》(1960),八十年代創作的《鈴鐺花》(1983)、《山路》(1983)、《趙南棟》(1987),九十年代創作的《當紅星在七古林山區沉落》(1993),這五篇是陳映真文學中最為直接以左翼分子為主體的寫作,關切的都是五十年代入獄的地下黨人及其傢屬,其中前四篇完成於風聲鶴唳的戒嚴期間,顯然是作傢在不顧外在情勢的險峻而緊追左翼前輩們的産物。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理解他當時這種強烈的內在精神動力呢?
陳光興,颱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交大亞太/文化研究室召集人,並為國際期刊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主編、《人間思想》(中繁版)期刊主編。同時用英文和中文發錶文化研究論文,許多重要著作已經被翻譯成英文、中文、韓文、和日文。這本《陳映真的第三世界》是他繼《去帝國之後》迴溯颱灣在地的左翼分子的又一力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陳明忠夠“硬”瞭,然而可能在黨內有話語權嗎?“曆史”不能隻進去,而齣不來,縱情於“思想史”至極端,就是和當下與活人的隔膜。左統派在颱灣無法迴應颱灣,在中國無法迴應中國,這一點上要負起責任的,絕不僅僅是藍綠和美帝吧?
评分真誠、掙紮、夢魘、沉默⋯錯位和失火的遊戲一場,在這其中譜係的確立是艱難而睏厄的。所幸的是,陳映真筆下淡紅色的鈴鐺花伸齣來的黃色細蕊和魯迅筆下地獄邊緣的白色小花,都還在諸多的季節裡開著。
评分陳光興作為一個大眾傳播學齣身的文化研究學者,文學評論不是其所長。此書更多是藉助陳映真文學這一中介,迴溯50年代颱灣左統派的衰亡曆程,論述左統派在新世代的睏境和前途。作者試圖重構當代颱灣的語境經驗,使左派傳統-人民革命融入颱灣政治文化情勢(如性/彆運動),並積極與第三世界分斷體製中的同儕對話。王曉明以橫站式的多嚮反抗概括陳光興的第三世界革命觀,可以說非常精闢。麵對冷戰框架終結、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現實,颱灣左翼讓紅旗遍布鄉土的夢想該何去何從?陳光興從陳映真那裏繼承的似乎也隻有運動經驗和理想主義的精神遺産而已。
评分讀到陳光興在最後提到精神病患者的一種共同體驗,感到唏噓,但文章真的很有啓發。
评分上學期為瞭做颱灣文學的報告粗略翻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