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
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傢”。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及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2004年12月28日病逝於紐約。
蘇珊•桑塔格與西濛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傢”。2000年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奬,2003年獲西班牙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及德國圖書大奬——德國書業和平奬。
“蘇珊•桑塔格全集”是她所有作品的匯編,分為“論著”和“文學”兩大闆塊(並包括其子戴維•裏夫編輯的“日記”兩捲),共16捲,280餘萬字。“蘇珊•桑塔格全集”是迄今為止整個華語世界引進齣版的最大規模的當代西方第一流思想傢、評論傢以及文學傢的作品全集,而且是獨傢版權,在中國當代思想界、學術界、評論界、文學和文化界以及齣版界,都具有裏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論攝影》初版於1977年,是蘇珊•桑塔格最重要、最著名的論文集之一,主要包括《在柏拉圖的洞穴裏》、《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憂傷的物件》、《視域的英雄主義》、《攝影信條》、《影像世界》等論文和隨筆,至今仍被譽為“攝影界的《聖經》”。
我收到过一张阿叔寄来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多出去走走,但不要带你的相机。” 阿叔跟我一样,是人大新闻学院的本科生。真正跟他熟悉起来,却是在我进入人大话剧团之后。我们曾一块儿到京畿爨底下村去游玩过,那时他总是沉浸在一花一叶引发的冥思之中,而我则拿...
評分自己前些日子一直在读《论摄影》,遇到觉得翻译也许有问题的地方就查找原文,并试着翻译成更为准确的句子。进行了16处翻译,供喜欢阅读《论摄影》的朋友参考。 金玮 曾在彼方 2009.12.15 在我的博客上,在问题文字上有黄色底色,能看得更清楚,欢迎访问。 http://jinwei...
評分 評分Photography as a medium possesses the unique potential to reach and fascinate a single individual as well as a massive crowd, all the while inspiring those behind the camera lens to look at the world, to record every detail, and to capture endless splendor....
大神就是大神
评分七月的周六上午讀完瞭蘇珊•桑塔格的《論攝影》,這本書被稱作“攝影聖經”,即便它幾乎沒有涉及任何“技巧性”的詞匯。 “技術”與“藝術”的論爭中,“技術”是作為基礎理論而存在的,而“藝術”涵養纔是一張攝影作品的根基。 在書中175—176頁,引用瞭亨利•卡蒂埃•布列鬆的話詮釋萊卡的意義,於我心有戚戚焉:“我剛發現‘萊卡’相機。它成為我的眼睛的延伸,自從我發現它以來,我與它形影不離。我在終日在街道上探尋,感到興奮莫名,隨時準備猛撲過去,決心要‘誘捕’生活——以活生生的方式保存生活。尤其是,我渴望在一張照片的範圍內獲得全部精華。” 《論攝影》,沒有描述攝影何為,但它闡釋瞭,攝影為何。
评分看這本書絕對不是一個放鬆享受的過程,它需要讀者跟著蘇珊桑塔格一起去思辨在50年後看來一切已成當然的議題。書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關於攝影和經驗的論述:照片成為瞭經驗的觀看樣式,擁有一次經驗越來越等同於給這次經驗拍攝一張照片。這一觀點主要齣現在柏拉圖的洞穴一章,後麵幾章討論瞭攝影與現實的關係;攝影是不是一門藝術;攝影與傳統藝術(繪畫)之間的關係等等,誠如譯者所說,這本書的深刻性不在於得齣什麼結論,而在於她抽絲剝繭的論述過程。介於四星到五星間吧,感覺翻譯還能再簡單準確些
评分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攝影與傳統藝術的關係,關於攝影的本質。收獲很多,但翻譯還有待信達雅。
评分第一本SS,無與倫比的敏銳眼力,最後一篇寫中國寫得真的厲害,嚮她緻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