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7岁的罗瑞·斯图尔特开始他徒步穿越亚洲的计划,在伊朗、尼泊尔、印度和阿富汗几个国家内分阶段各自走了一部分,全程合计近万公里。《寻路阿富汗》记录的是他2002年初穿越阿富汗中央山地的经历。
“9·11”之后,随着美军侵入阿富汗以及塔利班政府的垮台,使得与世界隔绝长达24年的阿富汗向西方世界开放了。在阿富汗还未陷入又一段军阀林立的混乱之前,罗瑞·斯图尔特抓住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历史窗口,开始他长达36天、从赫拉特径直向东前往喀布尔的徒步旅行。在穿行途中,斯图尔特不仅要面对山地与暴风雪等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遭受营养不良与肠胃感染等病痛折磨,还有可能面临被部落民射杀、被狼群分食的危险。即便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斯图尔特依然坚持徒步行走,记录下这一在地缘与文明的夹缝中挣扎的国家及其人民的生存状态。
罗瑞·斯图尔特(Rory Stewart),英国外交家、政治家、作家。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获得过皇家高地军团的军官资格。曾任英国驻印尼、波黑和伊拉克的外交官。2004年凭借在伊拉克的驻地工作获得英帝国勋章。2006年到2008年期间,在喀布尔担任绿松石山慈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为呼吁国际社会减少向阿富汗派兵,2009年起担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卡尔人权政策中心主任。为在阿富汗问题上争取更多发言权,进而于2010年弃教从政,参加竞选,成功当选英国议员。2017年起任英国国际发展兼外交国务大臣。
读完《寻路阿富汗》,意犹未尽,竟不忍放手。作者诚恳又诚实,用平静而朴实的文字写步行穿越阿富汗的遭遇,不渲染,不煽情,却动人心弦,惊心动魄,也有无奈之幽默。文字处处能体现作者对于阿富汗有着“理解之同情”:生活在战乱中几十年的人们,贫穷无知却也虔诚;粗鲁野蛮却...
评分读完《寻路阿富汗》,意犹未尽,竟不忍放手。作者诚恳又诚实,用平静而朴实的文字写步行穿越阿富汗的遭遇,不渲染,不煽情,却动人心弦,惊心动魄,也有无奈之幽默。文字处处能体现作者对于阿富汗有着“理解之同情”:生活在战乱中几十年的人们,贫穷无知却也虔诚;粗鲁野蛮却...
评分《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文明与战火之间,在信仰与苦难之间……徒步穿行。 2002年初,27岁的作者,英国历史学家罗瑞·斯图尔特,在塔利班撤退六周后到达赫拉特,这个曾经中国、土耳其和波斯商品的老式大市场,如今正销售着中国闹钟、土耳其太阳镜和伊朗苹果汁。他计...
作者的行为令人敬佩,书坦白说并不怎样。还有翻译——如今好翻译难,本书大概就普通的按原文译了,人名,地名看上去很别扭,很多词直接音译,丢失了很多隐喻
评分伟大的旅程…写的是真的不怎么样…
评分作者值得尊敬,但总的来说不太有意思,读完后对阿富汗这个国家及其人民失去了兴趣……
评分如女佛所说没啥意思,30多天浮光掠影的亲历,对从政精英来说算不容易了,毕竟世家子弟,放低身段去平视,仍有摆脱不了的傲气,于阿富汗看法有理,解决无道,2017年起任英国国际发展兼外交国务大臣,身边九成围绕着一位“大英良心汉弗莱”#无波甚笑
评分感觉他的书没能配得上他这一路的伟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