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7歲的羅瑞·斯圖爾特開始他徒步穿越亞洲的計劃,在伊朗、尼泊爾、印度和阿富汗幾個國傢內分階段各自走瞭一部分,全程閤計近萬公裏。《尋路阿富汗》記錄的是他2002年初穿越阿富汗中央山地的經曆。
“9·11”之後,隨著美軍侵入阿富汗以及塔利班政府的垮颱,使得與世界隔絕長達24年的阿富汗嚮西方世界開放瞭。在阿富汗還未陷入又一段軍閥林立的混亂之前,羅瑞·斯圖爾特抓住瞭這個轉瞬即逝的曆史窗口,開始他長達36天、從赫拉特徑直嚮東前往喀布爾的徒步旅行。在穿行途中,斯圖爾特不僅要麵對山地與暴風雪等惡劣的地理氣候條件、遭受營養不良與腸胃感染等病痛摺磨,還有可能麵臨被部落民射殺、被狼群分食的危險。即便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斯圖爾特依然堅持徒步行走,記錄下這一在地緣與文明的夾縫中掙紮的國傢及其人民的生存狀態。
羅瑞·斯圖爾特(Rory Stewart),英國外交傢、政治傢、作傢。畢業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獲得過皇傢高地軍團的軍官資格。曾任英國駐印尼、波黑和伊拉剋的外交官。2004年憑藉在伊拉剋的駐地工作獲得英帝國勛章。2006年到2008年期間,在喀布爾擔任綠鬆石山慈善基金會首席執行官。為呼籲國際社會減少嚮阿富汗派兵,2009年起擔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卡爾人權政策中心主任。為在阿富汗問題上爭取更多發言權,進而於2010年棄教從政,參加競選,成功當選英國議員。2017年起任英國國際發展兼外交國務大臣。
读完《寻路阿富汗》,意犹未尽,竟不忍放手。作者诚恳又诚实,用平静而朴实的文字写步行穿越阿富汗的遭遇,不渲染,不煽情,却动人心弦,惊心动魄,也有无奈之幽默。文字处处能体现作者对于阿富汗有着“理解之同情”:生活在战乱中几十年的人们,贫穷无知却也虔诚;粗鲁野蛮却...
評分这本书写了Rory Stewart在2002年初徒步从赫拉特走到喀布尔,自西向东横穿阿富汗的旅途。在此之前作者已花了近两年时间从土耳其走到印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中间只略过了阿富汗一段因为当时值塔利班掌权。2002年初作者听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立刻从巴基斯坦转回阿富汗,要把...
評分非常震撼的一趟行程,书却出乎意料的平淡。 作为古代文明相当丰富的地区之一,阿富汗现在似乎没什么保留,就连拍个追风筝的人都要去喀什,从这本书里能窥见现在这种情况成因的只鳞片爪。 恶劣的环境,割裂的传承,断层的文化,变幻的时局,种种原因杂交出来的巨兽笼罩在阿富汗...
評分 評分《寻路阿富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文明与战火之间,在信仰与苦难之间……徒步穿行。 2002年初,27岁的作者,英国历史学家罗瑞·斯图尔特,在塔利班撤退六周后到达赫拉特,这个曾经中国、土耳其和波斯商品的老式大市场,如今正销售着中国闹钟、土耳其太阳镜和伊朗苹果汁。他计...
頗為客觀真實,實地行走不僅是勇氣,還可窺見現實中的阿富汗基層社會圖景。與戰地記者的報道有所不同的是:這裏基於人類學觀察,從更大的視角來看待阿富汗麵臨的挑戰與問題,由此質疑瞭現在國際社會的阿富汗戰略。缺點是:旅行接觸畢竟較淺,對問題的呈現與分析,也比解決設想多
评分Literary Journalism老師講述他在阿富汗的故事,讓我迴想起這本書,徒步穿越阿富汗的鄉野纔能真實理解這個國傢。
评分作者的行為令人敬佩,書坦白說並不怎樣。還有翻譯——如今好翻譯難,本書大概就普通的按原文譯瞭,人名,地名看上去很彆扭,很多詞直接音譯,丟失瞭很多隱喻
评分Literary Journalism老師講述他在阿富汗的故事,讓我迴想起這本書,徒步穿越阿富汗的鄉野纔能真實理解這個國傢。
评分感覺他的書沒能配得上他這一路的偉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