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大聖人。西漢司馬遷《史記》采集以前各書材料寫成《孔子世傢》, 是為記載孔子生平首尾條貫之第一篇傳記。本書綜閤司馬遷以下各傢考訂所得, 重為孔子作傳。其最大宗旨, 乃在闡揚孔子教育事業之博大精深, 而政治事業實乃其以學以教之當境實踐之一部分。本書提要鈎玄, 摺衷群言, 而以《論語》為中心大本。其間取捨從違, 實不專為討論孔子之一生, 乃為研究中國五韆年文化傳統一部人人必讀書。
錢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賓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學、中學教員。1930年,他由顧頡剛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學執教,從此躋身學術界。曆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锡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與唐君毅、張丕介等創建新亞書院,任院長。1967年10月,錢穆先生移居颱北。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
錢穆先生博通經史文學,擅長考據,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畢生著書七十餘種,另有大量學術論文,共約一韆八百萬字。他在中國文化和中國曆史的通論方麵,多有創獲,尤其在先秦學術史、秦漢史、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清代與近世思想史等領域,造詣甚深。錢穆先生在現代中國學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孔子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評分史才自不必言,史料取舍得当,史论大体可信。 可谓裁断多出于己。 对孔夫子有如事父之忠,固然令人同情生敬,但偶尔难免美圣之嫌。读时还需小心。 另,此书之史笔,有点疑惑,似不及钱氏其他著作,也许是执笔之初想照顾一般读者,反致无所适从之故?
評分书是写者心,读书只有了解了作者,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他的思想,明白他的意识,孔子一样不得意,却从怨天尤人,明知不可为却为之,支持他的力量,就是他所表达的思想〜 那么遥远的历史,肯定会有很多的谬误和矛盾,以事理推之,可信则信,孔子的伟大是常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評分历史上有二个人是俺敬佩的,,孔子就是其中之一,,,, 不光是因为他自己学富五车, 而是他光大了"教学"这一理论,,,,,,, 从而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可能有人会说,,,独尊儒家,,,,而让中国其它的思想受到了缚束,,, 先不说别的,,,,选择儒家,,,,,,,不是由孔子决定的...
評分草草翻閱一遍,大體與常識無二。間或夾雜史料辨析,作者用功深厚。為人物作傳而不下斷言,嚴謹務實。
评分意義在考證的過程,但涉及評價的部分主觀性也有些多,弱化瞭孔子作為政治人物的形象。
评分草草翻閱一遍,大體與常識無二。間或夾雜史料辨析,作者用功深厚。為人物作傳而不下斷言,嚴謹務實。
评分20180928-1002
评分錢氏據《論語》而判斷孔子之學與教、齣仕、著述三項事業之遞演,進而評騭漢宋儒學之得失。漢儒“首尾倒置”,大失“述而不作”之旨意;宋儒以學與教為先,高揚孔子精神。清儒反宋尊漢,而既不能如漢唐儒通經緻用於政治上有所建樹,於孔子“自學與教人之精神更所不瞭”,至於晚清驟起之公羊,雖不同於乾嘉治經,不過試圖重返漢唐儒之通經緻用,“欲憑治古經籍之所得為根據,而以興起新政治”,與孔子精神仍相距遙遠。這些論斷貫穿錢氏著述之始終。“葉公問政”章,錢氏謂孔子父子相隱之答,“大道與俗見之相判自顯”,“此乃一時率爾觸發,然遂永為韆古大訓”。(p65)錢氏雲“篤古開新,非屬二事。會通分彆,亦非兩途”,(p226)觀其會古通今之著述,乃治學之不二門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