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著作纵论法、德、英诸国的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探索这些国家文学重要的动向,研究内容涉及文学艺术、宗教和政治等方面。他倡导作家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等观点,改变了丹麦及北欧浪漫派脱离现实的倾向,推动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共6卷,即《流亡文学》《德国的浪漫派》《法国的反动》《英国的自然主义》《法国浪漫派》和《青年德意志》。
1.按海老儿的说法,流亡不就是还乡么... 2.现在读荷尔德林就像读红楼梦... 3.这个...波德莱尔应该比雨果显眼才对啊.... 456越看越没劲 一般性推荐
评分我由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才想读此书的。但效果非常令人吃惊。作为文学评论集,我竟然近半看不懂。 我看此书时,当看到书中提到“现在”、“当今”的字眼时,经常会一愣然后才想起此书写于十九世纪下半页。其实作者的叙述相当具有现代性。恐怕这也是我看不懂的原因之一。 本...
评分 评分第一卷,从夏多布里昂开始,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从卢梭那接受返回自然的思想,所以夏多布里昂的作品里写到原始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与白皮人的恋爱。之后他们以抨击法国社会为主张,直到斯坦尔夫人的出现,“回到过去”与“奔向未来”在她这里有了健康的汇流...
评分看完六册,其实脑子里还是有些糊涂。 自然,我们不能不感叹于勃兰兑斯丰厚的学识,优美的文笔。但这“故事书”般的六册真的能被看做是一部“严肃的”文学史吗?这就像我们的文学史里大写特写张爱玲和胡兰成,萧红萧军和端木蕻良,让人觉得不够“庄重”。这些当然是作家人生的一...
价值就值满分
评分价值就值满分
评分给五星,但是不推荐尽信与细读
评分以前在南京当文学热血青年时候读过
评分题为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实际上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文学主流(1800-1848欧洲革命),中心点为拜伦之死。勃兰兑斯明显采用传记式批评的方法(知人论世——《孟子·万章章句下》),大致梳理了活跃在英法德三个国家的作家们。拜伦的带有自传性质的诗体小说《唐璜》影响了歌德的《浮士德》、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其个人经历和天才也使拜伦死后被英雄化神话化(《浮士德》中的欧福良),被塑造成自然主义先锋,自由的追逐者,崇尚人性的英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