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诗体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贵族青年奥涅金在上流社会所发生的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个“多余人”形象,该作品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典范之作。同名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亦闻名于世。
普希金 (1799—1837)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现代俄罗斯文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及《别尔金小说集》等。
译 者
智量, (1928— )原名王智量,北京大学毕业,曾在北大西语系、俄语系、中文系和社科院外文所工作,1958被划为右派分子,失业至1979年。1979年12月起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85年起任中文系教授,1993年退休。翻译出版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海涅、狄更斯等世界文学大师的多种作品,创作过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和回忆录《人海漂浮散记》等作品。有《智量文集》和《智量译文选》出版。
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形式。 而有谁能比奥涅金更可悲的呢? 我们不去谈奥涅金所代表的他那一时代,或者其他类似的时代的那些空虚、迷茫的年轻贵族们,不去评论他对上流社会的抵触,他的愤世嫉俗,以及他那不成熟的、可以说并不成形的、并且肯定是无法诉诸行动的政治理想。我们仅...
评分 评分《欧根•奥涅金》是被翻译得最多的文本之一,查良铮、冯春、王士燮、剑平、刘宗次、智量都译过,而吕荧——这个“唯一敢为胡风申辩的人”——的译本也以它的平易赢得了我的心。虽然不少语句比起智量来略显土鳖,而且一些旧译专名今天读来已经很不习惯,如P4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评分在重庆磁器口旧书店淘到的旧书。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冯春译。扉页还有它第一任主人的签名和购书年月——“谢勤 1982.12”。读的过程中发现了里面夹着糖纸“鲜花奶糖”和一张便签。这种穿越时光的相遇,有着难以为旁人所感受的奇妙呀。 决定把便签上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其实只...
评分奥涅金,这个艺术形象出自普希金笔下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他以独特鲜活的性格,成为首个“多余人”的典型。 提及“多余人”,还得谈到赫尔芩的《往事与随想》[1]。文中将“多余人”概括为“一种古怪的人”,亦或懒散的旁观者。 而奥涅金这位“多余人”形象,...
优美舒展而汹涌澎湃的诗的长河,从太行山外那个叫小米裕的田垄间,均匀起伏地流淌出来。这是奥涅金的故事、塔季扬娜的故事、俄罗斯的故事、普希金的故事、辜负青春的故事、被青春欺骗的故事,也是十年浩劫的故事。
评分诗一样的语言,打开新世界,原来原来还可以写成诗体小说 可以说放在当代也很有意义的
评分永远爱俄罗斯诗人的温柔。 里面的人儿们呀,恰如那高远的白月光,看似温柔炙烈的白光,实质却是如此的冰冷无法触及。我明白,你属于你自己。
评分在看同名话剧之前,总算是读完了原著。实际很好读,很优美,有些篇章也称得上触动心弦。对普希金的最初印象,是他亡故于一次决斗。无独有偶,诗人普希金承继了他的作品《奥涅金》中,那位十八岁诗人连斯基的命运。//看完话剧后改五星。
评分上个月睡前一点一点读完,真希望自己会俄语,这篇诗体长篇小说翻译过来都叫人叹为观止。达吉雅娜的信和奥涅金的信,是整本书中最不拘格反而最赤诚的语言,我可爱的女幻想家和我可爱的理想都在他们身上。普希金每每把自己代入旁白,提一句"我的奥涅金呢?",那感觉颇为亲切!他还说“我的宝贝儿,你可别气嘟嘟”,能感知到对笔下人物真诚的热爱,爱那一种生活过、思考过、在灵魂深处傲视人寰的多余人,也爱把生命凝固在最好年华的连斯基,诗人喜欢的奥尔加是例外,他怕她。 我最感慨的部分,在于译者成书的回忆,真心希望大家可以读一读这篇后记。何其芳先生的认真劲儿和胆识勇气,让人看得心惊。一个反右领导小组的组长,可以对因为翻译奥涅金被打成右派的智量在当年的文化环境下发出真正的声音,救活了译稿,也救活了译者的命。心领神会,读得羞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