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勒的那个深夜,梵高割掉耳朵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在法国南部长大,从小就经常造访阿尔勒的贝尔纳黛特·墨菲一直所困惑的问题。被梵高赠与耳朵的神秘女子Rachel究竟是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怪异举动?为何高更说自己曾因涉嫌谋杀梵高被捕?梵高在1888年2月满怀激情和期许来到阿尔勒,却何以在不到两年半后自杀?在历经几代的造神运动之后,墨菲致力于挖掘出已成定论的历史背后的真相,以长达七年的深度田野调查,大量事发当时的一手资料,建立起15000多位阿尔勒居民档案库,还原出一个不同于大众印象中的、真实的梵高。
被误解几乎是每一位超前于时代的天才的宿命。与如今大众文化偶像的地位不同,在梵高所生活的时代,真正理解他、尊敬他的人寥寥无几。沉默和孤独是他的底色。在阿尔勒的一年,是他人生中极为高产的一段时期,可同样是在这一年,他的灵魂备受折磨,先是割去耳朵,而后生命走向终结。《梵高的耳朵》以长达7年的深度调查,逐渐还原出梵高在阿尔勒所生活环境的真实图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如何与他所处的社会碰撞和连结,又如何为身边人所看待?《梵高的耳朵》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这位传奇艺术家丰富而真实的心灵世界。 ——本书编辑 任菲
1. 荷兰梵高博物馆官方认证,BBC制作同名纪录片:荷兰梵高博物馆作为国际上极有威望的梵高研究中心,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将作者找到的关键证据举办个展展览。BBC于2016年播出同名纪录片The Mystery of Van Gogh's Ear;
2. 作者调查过程历时7年,深入阿尔勒一百余次,建立起梵高生活当时的阿尔勒逾15000人的居民档案,全书664条注释注明资料来源,句句有出处。根据资料中的蛛丝马迹逐渐拼凑出事件真相,还原出一个被造神运动遮蔽的、真实的梵高;
3. 作者的调查结果打破了大众对梵高的固有印象,腾讯文化、搜狐历史、华夏收藏、《中国商报》、界面等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本书;
4. 如果以推理小说的视角去看“梵高的耳朵”事件,真相将会如何?将“梵高割耳”事件当作一件疑案,不断搜集被遗漏的关键线索,有某种抽丝剥茧、逐步发现真相的阅读快感:是什么促使梵高割下了耳朵?为何高更曾因“涉嫌谋杀梵高”而被逮捕?为何梵高的邻居会发起请愿送他去精神病院?
5. 收录珍贵历史老照片,包括梵高割耳当日收治他的医师所画梵高耳朵速写、梵高之家“黄房子”被炸毁之前的样子、阿尔勒市民要求送梵高去精神病院的请愿书等。
贝尔纳黛特·墨菲出生于英国,曾在伦敦学习艺术史。成年后,她在法国南部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事过多种行业。由于家乡距因梵高而名声大噪的阿尔勒只有50英里,从小她就经常造访此地,听导游讲过无数次梵高的传奇故事。但她发现,这些故事中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甚至纯属捏造。机缘巧合之下,她决心再次前往阿尔勒展开调查。在七年间,她先后一百多次前往阿尔,以法证调查般的严谨、细致,寻找事件发生时代的一手资料,寻访事件当事人的后代,逐渐拼凑出梵高及其所生活环境的真实图景,以及“梵高割耳”事件背后的真相,从而带我们走进这位伟大艺术家真实的心灵世界。
墨菲的《梵高的耳朵》很容易让人想到之前上映的传记片Loving Vincent。前者是对割耳之谜的探寻,而后者则是对梵高之死的解读。其实本书相对来说也更适合影像化,以一种记录片的方式tracing back,在光影与声色中还原阿尔勒迷雾般的夜晚。可她写成了一本将近四百页的书。 这就很...
评分文/柴刀下山 莫名想到一句话: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看不穿,会疯癫。 看得穿,是智慧。会疯癫,是执念。 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没见过。 会疯癫的凡人,天天见。 而且越是自命不凡的人,越有疯癫的危险。 不管是的是自命,梵高肯定是不凡的,而且是卓尔不凡。卓尔...
评分 评分拉歇尔在一间咖啡室里坐在文森特的腿上。 "你不和我一起上楼吗,疯浪子?"她说。 "不。" "为什么不?" "我没有五法郎。" "那你肯把你的耳朵给我吗?" "好。" ——摘自传奇宇宙《渴望生活》 如果你是一名高阶梵高迷,如果你对传说中最接近真相的2012版《梵高传》带来的巨婴梵高...
La oreja de Van Gogh.
评分把历史摊开在你眼前,让你了解你喜欢的那个孤独忧郁的人。
评分抱着对梵高这位印象派大画家和他传奇一生的好奇买下这本书,昨天开始读,今天便一口气读完了。内心非常震撼,抱着对这位画家的敬畏和同情去了解这个在37岁结束了自己生命的艺术家。作者大量的事实调查,寻找第一手资料,从梵高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入手,多方面层层递进的向世人剖开这位天才画家的一生。边看这本书我仿佛边进入了1888年的法国普罗旺斯美丽的乡村小镇阿尔勒,从他的画里去想象那个阳光明媚,田野无边的美丽地方,有一位红发高个的不知名奇怪画家,正在那黄房子里,边抽烟斗边作画,为绘画艺术留下最美丽的瑰宝。1889年2月,文森特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梵高的信里有句话翻译为:“让我们试着抓住命运,来者不拒。”
评分2018.07.20 连着跑了几天书城看完。送耳朵的动机是一种略为单薄却极动人的猜测。
评分事情的真相往往比人想象的更加残忍与悲凉,莫名的心疼梵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