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耳朵

梵高的耳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英] 贝尔纳黛特·墨菲
出品人:未读
页数:408
译者:晏子慧
出版时间:2018-2-1
价格:75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61259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梵高
  • 艺术
  • 梵高的耳朵
  • 传记
  • 小说
  • 外国文学
  • 随笔
  • 社会学
  • 传记
  • 艺术
  • 梵高
  • 画家
  • 绘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阿尔勒的那个深夜,梵高割掉耳朵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在法国南部长大,从小就经常造访阿尔勒的贝尔纳黛特·墨菲一直所困惑的问题。被梵高赠与耳朵的神秘女子Rachel究竟是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怪异举动?为何高更说自己曾因涉嫌谋杀梵高被捕?梵高在1888年2月满怀激情和期许来到阿尔勒,却何以在不到两年半后自杀?在历经几代的造神运动之后,墨菲致力于挖掘出已成定论的历史背后的真相,以长达七年的深度田野调查,大量事发当时的一手资料,建立起15000多位阿尔勒居民档案库,还原出一个不同于大众印象中的、真实的梵高。

被误解几乎是每一位超前于时代的天才的宿命。与如今大众文化偶像的地位不同,在梵高所生活的时代,真正理解他、尊敬他的人寥寥无几。沉默和孤独是他的底色。在阿尔勒的一年,是他人生中极为高产的一段时期,可同样是在这一年,他的灵魂备受折磨,先是割去耳朵,而后生命走向终结。《梵高的耳朵》以长达7年的深度调查,逐渐还原出梵高在阿尔勒所生活环境的真实图景。一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如何与他所处的社会碰撞和连结,又如何为身边人所看待?《梵高的耳朵》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这位传奇艺术家丰富而真实的心灵世界。 ——本书编辑 任菲

1. 荷兰梵高博物馆官方认证,BBC制作同名纪录片:荷兰梵高博物馆作为国际上极有威望的梵高研究中心,肯定了作者的研究成果,并将作者找到的关键证据举办个展展览。BBC于2016年播出同名纪录片The Mystery of Van Gogh's Ear;

2. 作者调查过程历时7年,深入阿尔勒一百余次,建立起梵高生活当时的阿尔勒逾15000人的居民档案,全书664条注释注明资料来源,句句有出处。根据资料中的蛛丝马迹逐渐拼凑出事件真相,还原出一个被造神运动遮蔽的、真实的梵高;

3. 作者的调查结果打破了大众对梵高的固有印象,腾讯文化、搜狐历史、华夏收藏、《中国商报》、界面等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本书;

4. 如果以推理小说的视角去看“梵高的耳朵”事件,真相将会如何?将“梵高割耳”事件当作一件疑案,不断搜集被遗漏的关键线索,有某种抽丝剥茧、逐步发现真相的阅读快感:是什么促使梵高割下了耳朵?为何高更曾因“涉嫌谋杀梵高”而被逮捕?为何梵高的邻居会发起请愿送他去精神病院?

5. 收录珍贵历史老照片,包括梵高割耳当日收治他的医师所画梵高耳朵速写、梵高之家“黄房子”被炸毁之前的样子、阿尔勒市民要求送梵高去精神病院的请愿书等。

作者简介

贝尔纳黛特·墨菲出生于英国,曾在伦敦学习艺术史。成年后,她在法国南部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从事过多种行业。由于家乡距因梵高而名声大噪的阿尔勒只有50英里,从小她就经常造访此地,听导游讲过无数次梵高的传奇故事。但她发现,这些故事中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甚至纯属捏造。机缘巧合之下,她决心再次前往阿尔勒展开调查。在七年间,她先后一百多次前往阿尔,以法证调查般的严谨、细致,寻找事件发生时代的一手资料,寻访事件当事人的后代,逐渐拼凑出梵高及其所生活环境的真实图景,以及“梵高割耳”事件背后的真相,从而带我们走进这位伟大艺术家真实的心灵世界。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 悬案重开
第二章 苦痛黑暗
第三章 失望与发现
第四章 美妙绝伦
第五章 活在梵高的世界里
第六章 夜之猫头鹰
第七章 文森特先生
第八章 患难之交
第九章 终于有个家
第十章 艺术家小屋
第十一章 暴风雨前奏
第十二章 极度黑暗的一天
第十三章 黑暗秘事
第十四章 揭开谜团
第十五章 在那以后
第十六章 “速来”
第十七章 “在悲伤之洋中独自飘零”
第十八章 背叛
第十九章 避难所
第二十章 受伤的天使
第二十一章 不安的基因
第二十二章 “必遭不幸”
尾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所以你看完了《至爱梵高》,被画面美到,拿着纸巾擦眼泪,为这位画家的颠沛流离与遇人不淑感怀伤神。 所以你找来了梵高书信梵高生平梵高画册,用着星空封面的笔记本,枕着杏树图案的靠枕。 所以你买了一张飞往荷兰的机票,不为芝士风车郁金香,直奔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在每...  

评分

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事情,而有些人却为此苦恼一生?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幸福的生活,而他却觉得一点都不幸福?我们的才华是证明给自己的,还是证明给别人的?我想每一个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惑,有些人会觉得与其绞尽脑汁地寻找答案,不如痛痛快...  

评分

拉歇尔在一间咖啡室里坐在文森特的腿上。 "你不和我一起上楼吗,疯浪子?"她说。 "不。" "为什么不?" "我没有五法郎。" "那你肯把你的耳朵给我吗?" "好。" ——摘自传奇宇宙《渴望生活》 如果你是一名高阶梵高迷,如果你对传说中最接近真相的2012版《梵高传》带来的巨婴梵高...  

评分

文|轻禅 年前,电影《梵高传》大火,似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梵高,了解梵高。梵高的一生,满是悲剧,但于悲凉背后,又带有一些传奇的色彩,譬如他割耳画像,他的开枪自杀等等一些谜团,让人莫名的想要深入探究这位传奇的艺术家。 始终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缘由,梵高也是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梵高之所以成为梵高,是因为他美妙绝伦的笔触,而不是与他人的龃龉、与兄弟的相依、与女人的邂逅,更不是什么失去的耳朵。庞大、细碎、充满耐心的作品,可惜没什么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用功”。

评分

2018.07.20 连着跑了几天书城看完。送耳朵的动机是一种略为单薄却极动人的猜测。

评分

抱着对梵高这位印象派大画家和他传奇一生的好奇买下这本书,昨天开始读,今天便一口气读完了。内心非常震撼,抱着对这位画家的敬畏和同情去了解这个在37岁结束了自己生命的艺术家。作者大量的事实调查,寻找第一手资料,从梵高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入手,多方面层层递进的向世人剖开这位天才画家的一生。边看这本书我仿佛边进入了1888年的法国普罗旺斯美丽的乡村小镇阿尔勒,从他的画里去想象那个阳光明媚,田野无边的美丽地方,有一位红发高个的不知名奇怪画家,正在那黄房子里,边抽烟斗边作画,为绘画艺术留下最美丽的瑰宝。1889年2月,文森特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梵高的信里有句话翻译为:“让我们试着抓住命运,来者不拒。”

评分

这本书将带给你对梵高的全新观感。比如,他割下耳朵与高更无关,与吵架无关,而是一件计划已久的事,其初衷甚至是因为同情,他送耳朵的人更不是妓女,而是一名打临工的少女。比如,根本不存在什么阿尔勒小镇的所有人都讨厌他、要驱逐他,所谓情愿驱逐,只是一场阴谋,为了个人利益而设计的、怂恿了利益相关者的阴谋。所谓梵高被赶入精神病院,更是一直以来的误读和夸大,事实上他的医生和警察局长都在试图阻止这事的发生。 书的写作手法也很有意思,研究者层层探寻真相的时空,与梵高生活的在书中并行推进、交织着诉说着梵高的生活。 作者的毅力同样令人佩服,梳理了这几年生活在阿尔勒时候人的个人情况,书中的阿尔勒是一个鲜活的小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和性格,以及生活轨迹。 如果你也对梵高有兴趣,强烈推荐!

评分

La oreja de Van Gog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