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努力的极峰便是这部《神曲》,它使我明白了肉体与灵魂的关系,也使我明白了文艺的真正的深度。
——老舍
《神曲》——这可怖的孔雀鸣声(薄伽丘这样比喻的),事实上只是中世纪贵族文化之最后的哀声罢了。
——茅盾
长篇史诗《神曲》(约1307—1313)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给中古文化领域以艺术性的总结,也隐约可见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但丁 (1265—1321):
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开拓者之一。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有《神曲》《新生》《筵席》《论俗语》和《帝制论》等。
译 者:
田德望(1909—2000),河北定县人。意大利语和德语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早年留学意大利和德国。1940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任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85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参与编写《德国文学简史》《欧洲文学史》《德汉词典》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之意大利文学条目。主要译作有《凯勒中篇小说集》《绿衣亨利》《神曲》等。
85万字,终于看完了,看了好久,越往后看,越不好看。 我看的是田德望先生的翻译,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皇皇巨著,费尽心血。除了翻译正文之外,注释的文字又是正文的几倍。如《地狱篇》正文7万字,注释文字16万字。 我特地选的翻译成散文的文体,有不少人认为翻译成诗...
评分 评分 评分“受造恒久永罚永夜。入此地者,弃绝一切希望(C3,10)。”但丁读出地狱之门上的刻字。然后他跟随好老师维吉尔,但丁写尽每一种罪——嗜食者,好淫欲的,贪财好囤积的,愤怒、异端、暴力待己又亵神的,纷争者,背誓者,还有远航的尤利西斯。每一种罪他都找了罪人,他叫出他们的名...
评分85万字,终于看完了,看了好久,越往后看,越不好看。 我看的是田德望先生的翻译,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皇皇巨著,费尽心血。除了翻译正文之外,注释的文字又是正文的几倍。如《地狱篇》正文7万字,注释文字16万字。 我特地选的翻译成散文的文体,有不少人认为翻译成诗...
荡气诡谲,巧思莫及的作品。听了两个月,像极了一场浸入式展览,太虚幻境般走过,只留下一鳞片爪。可惜没有写到如何回到人世间,译作本身很散文化,必然难读。回头要尽快看看楚辞了。
评分以前总觉得有些繁琐,现在读起来格外入迷,很多东西还是之前接触的太早,地狱篇的颤抖、炼狱篇的哀怨、天堂篇的和谐是如此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以往和未来的历史,我有过的和将要拥有的东西,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座默默无言的迷宫里等待着我们……我幻想出一件神奇的作品,一幅可称作微观宇宙的画;但丁的诗就是那幅包罗万象的画。”
评分三月二打,比五年前多理解了那么一两分。对但丁的阐释难免落入碎片化的境地,或被他清晰的论证逻辑所“欺骗”而做出简单化和扁平化的阐释(比如只关注到他的保守主义而忽略了他的道德-政治立场的激进维度——homo instrumentum humanitatis)。但丁总是难以归类的,他创造性的把virtutes intellectuales/virtutes acquisitae和virtutes infusae/divinitus infusae 对应地上乐园和天上乐园。人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和自然理性的力量进入地上乐园(世俗的至福无需教会的帮助)。但也只有神的恩典(注入的德性)可以让人获得超自然的道德和进入天上乐园。在这个意义上,维吉尔代表了借助理性方法对神的探索的尝试,但丁则是灵魂朝向恩典的指引。
评分慕名拜读。地狱篇是好看,但炼狱篇和天国篇对于我来说真的太难读了,是因为我不是基督徒的原因?一路看过去,大部分都是不知所云。几年前看过一次炼狱篇,读了两章就弃了,读地狱篇的时候还怀疑几年前我的智商,再读的时候才又感觉到那种乏力感。据说天国篇是探讨关于爱的,赏析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考试的时候还写过,但自己读天国篇的时候觉得比炼狱篇还难读。行了,自认才疏吧。
评分以前总觉得有些繁琐,现在读起来格外入迷,很多东西还是之前接触的太早,地狱篇的颤抖、炼狱篇的哀怨、天堂篇的和谐是如此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以往和未来的历史,我有过的和将要拥有的东西,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座默默无言的迷宫里等待着我们……我幻想出一件神奇的作品,一幅可称作微观宇宙的画;但丁的诗就是那幅包罗万象的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