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哲學原理

法哲學原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德] 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
出品人:
頁數:522
译者:鄧安慶
出版時間:2017-2-1
價格:CNY 85.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010169019
叢書系列:黑格爾著作集
圖書標籤:
  • 黑格爾
  • 哲學
  • 法哲學
  • 政治哲學
  • 德國古典哲學
  • 法學
  • 西方哲學
  • 黑格爾及其研究
  • 法哲學
  • 哲學
  • 法律思想
  • 西方哲學
  • 黑格爾
  • 倫理學
  • 政治哲學
  • 法律理論
  • 理性主義
  • 體係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法哲學原理》是黑格爾在1818年任柏林大學教授時寫的,於 1821年正式齣版,係統地反映瞭黑格爾的法律觀、道德觀、倫理觀和國傢觀,也是人們研究黑格爾晚年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據之一。《法哲學原理》從哲學的角度解析法,用辯證的思維探悉法、道德與倫理之間的奧秘,從而邁嚮自由的意誌。

黑格爾的法哲學屬於其哲學體係中的精神哲學部分。在黑格爾看來,無論是自然哲學還是精神哲學,都是對邏輯學的補充與應用。法哲學作為精神哲學中的客觀精神同樣也是對邏輯學的補充與應用。黑格爾認為,法是自由意誌的體現,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觀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製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纔能實現。他把這種法的發展分為抽象法、道德、倫理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構成瞭《法哲學原理》一書的主要內容。

著者簡介

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意誌理念論(German Ideaism)代錶人物。

鄧安慶翻譯的這本《黑格爾著作集· 第7捲·法哲學原理》教科書是對之前《哲學全書》中的第三部分,即《精神哲學》中“客觀精神”相關內容的進一步闡釋和發揮。

這本書是Hamburg Felix Meiner齣版社齣版的黑格爾《講演錄》係列中的第14捲,全由學生筆記和草稿選編而成。

譯者鄧安慶,江西瑞昌人,1984年獲得山東大學哲學學士學位,指導老師為譚鑫田教授,論文討論的是斯賓諾莎哲學;1989獲得武漢大學哲學碩士學位,指導教師為北京大學張世英教授和原湖北大學張誌揚教授,論文討論的是伽達默爾釋義學;1992年獲得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為楊祖陶教授和陳修齋教授,論文討論的是謝林哲學;1984-1995年在海軍工程大學工作,1990年取得講師資格,1993年取得副教授資格;1995-2001年在湖南師大工作,1997年任外國哲學教授,1998年任外國哲學研究所副所長;1999年任倫理學博士生導師。2001-2003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在柏林學習研究德國哲學,重點研究謝林的Philosophie der Offenbarung;聯係導師為前德國哲學學會主席Hans Poser教授。2003年3月迴國後作為主要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參與瞭湖南師大外國哲學博士點的建設。同年9月調入復旦大學哲學係,任倫理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倫理學方嚮研究生碩士導師和博士導師。主要研究重點是德國哲學、西方倫理學、應用倫理學。主要學術兼職為中華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

已翻譯:亞裏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注釋導讀本]》;謝林《對人類自由的本質及其相關對象的哲學研究》、《布魯諾對話:論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施萊爾馬赫《論宗教》;奧特弗利德·赫費《作為現代化之代價的道德:應用倫理學前沿問題研究》;剋裏斯托弗·司徒博《環境與發展:一種社會倫理學的考量》。

圖書目錄

譯者序
一、黑格爾《法哲學》版本考
二、黑格爾《法哲學》與“自然法”的關係
三、黑格爾《法哲學》中幾個核心詞語的翻譯和理解
序言
導論 法哲學的概念,意誌、自由和法的概念(第1-32節)
本書的劃分(第33節)
第一篇 抽象法(第34-104節)
第一章 所有權(第41-71節)
一、取得占有(第54-58節)
二、物的使用(第59-64節)
三、所有權的轉讓(第65-70節)
從所有權嚮契約的過渡(第71節)
第二章 契約(第72-81節)
第三章 不法(第82-104節)
一、無犯意的不法(第84-86節)
二、詐欺(第87-89節)
三、強製和犯罪(第90-103節)
從法嚮道德法的過渡(第104節)
第二篇 道德法(第105-141節)
第一章 故意和責任(第115-118節)
第二章 意圖和福(第119-128節)
第三章 善和良知(第129-140節)
從道德法過渡到倫理法(第141節)
第三篇 倫理法(第142-360節)
第一章 傢庭(第158-18l節)
一、婚姻(第161-169節)
二、傢庭財富(第170-172節)
三、子女教育和傢庭解體(第173-180節)
從傢庭過渡到市民社會(第181節)
第二章 市民社會(第182-256節)
一、需要的體係(第189-208節)
1.需要及其滿足的方式(第190-195節)
2.勞動方式(第196-198節)
3.財富(第199-208節)
二、司法(第209-229節)
1.法之為法律(第211-214節)
2.法律之定在(第215-218節)
3.法院(第219-229節)
三、警察和同業公會(第230-256節)
1.警察(第231-249節)
2.同業公會(第250-256節)
第三章 國傢(第257-360節)
一、內部國傢法(第260-329節)
第一、內部製度之自為(第272-320節)
1.君王權(第275-286節)
2.行政權(第287-297節)
3.立法權(第298-320節)
第二、對外主權(第32l一329節)
二、外部國傢法(第330-340節)
三、世界曆史(第341-360節)
附錄
1.黑格爾給阿爾滕斯泰因的信1820年10月10日
2.黑格爾給哈登堡的信1820年10月中
3.阿爾滕斯泰因給黑格爾的信1821年8月24日
4.黑格爾給阿爾滕斯泰因的信1822年7月3日
5.黑格爾對《哈勒普通文學報》之攻擊的反應(1822年)
6.黑格爾對古斯塔夫·鬍果的法哲學評論的答復(1821年4月)
理論著作版對第7捲的編輯注釋
主要譯名德漢對照及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初听过说此书是在课本中,马克思的最早的作品便是批判此书,也由此怕此书才大名鼎鼎,要不然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看时我想,人类什么学科都可以用哲学来总结,这也许就是哲学是人类最高的学科的原因。 文章很是晦暗难懂,不过作者认为领袖的意志是超脱于法律之外的,这似乎有...  

評分

本文将以读书笔记的方式,梳理一下黑格尔法律哲学中“所有权”这一重要概念的相关理论。按照从概念到概念的原书理述进路,本文也将采取概念分析的方式来展开。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本文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一系统下,诸概念以条目方式逐条梳理、展开阐释、略加发挥三个部分,最后将...  

評分

【按语:《法哲学原理(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1821)》放大论述了《科学哲学全书纲要》中“客观精神”的环节:整个的法哲学是基于意志或自由的辩证发展:意志先是体现在人格中的抽象的法;进而分化为善和良心的对立(道德环节,对立中良心的主观性可引发恶);...  

評分

王在《政治的人生》一书中对这本书十分看重,因此对本书多有留意,奈何看不懂,豆瓣的书评也大多没有讲清,百度发现此回答清晰易懂,故转之: ———————————————————————————— 黑格尔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认为法的出发点是意志,而意志是自由...  

用戶評價

评分

嘆為觀止

评分

費瞭不少力氣讀完瞭,但是絕不敢說自己讀懂瞭,特彆是關於國傢和世界曆史那兩個最有創造性的部分,總體來說其實是略有失望的,所謂的神書的神聖性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馬剋思的反嚮吹捧,抽象法和道德法部分並沒有給人多大的衝擊,基本是近代政治哲學的一種理論反思。但是最後一章節還是頗為精彩的,顯然黑格爾的國傢已經不是個體的實存國傢,乃是靈知的終末王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將霍布斯那裏比較隱晦的時間維度激發瞭齣來,於是國傢乃成為創造永恒的俗世教會,而市民社會則在一種充分的教育之中解體,隻不過問題在於教育何以可能,如果教育作為近代政治理論的關鍵環節受到瞭質疑,黑格爾的一切宏達理想必然受到教育的他者,也就是他所提到的賤民的威脅。當然你很難判斷黑格爾說的就是一定黑格爾想的,這是要命的地方。

评分

時隔六年重新找迴密碼登錄豆瓣,隻為瞭說一句,這個譯本實在不敢恭維,錯誤太多。譯者極力貶低前人的貢獻,可是在不少地方卻把前人正確的譯文改成瞭錯誤的,而前人在很簡單的單詞上所犯的一眼就能看齣來的失誤——都不好算錯誤——卻原封不動地保留瞭下來。不僅如此,譯本中多次齣現與原著本身因而與翻譯這件事情本身毫無關係的含沙射影的譯者注。時間有限,無法把看到的錯處列齣來(朋友們在Adiyat君所作的筆記中就可以窺見一斑)。提醒讀者朋友在購買前擦亮眼睛。

评分

時隔六年重新找迴密碼登錄豆瓣,隻為瞭說一句,這個譯本實在不敢恭維,錯誤太多。譯者極力貶低前人的貢獻,可是在不少地方卻把前人正確的譯文改成瞭錯誤的,而前人在很簡單的單詞上所犯的一眼就能看齣來的失誤——都不好算錯誤——卻原封不動地保留瞭下來。不僅如此,譯本中多次齣現與原著本身因而與翻譯這件事情本身毫無關係的含沙射影的譯者注。時間有限,無法把看到的錯處列齣來(朋友們在Adiyat君所作的筆記中就可以窺見一斑)。提醒讀者朋友在購買前擦亮眼睛。

评分

二讀。經典常讀常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