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
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最后定本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最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最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文革”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最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在得到上听完的书,没有看过。 书本被概括为两个主要内容:一个他对人生的思考。第二是他的人生实践。第三是他的自学。 第一、人怎么活? 梁漱溟是思考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当过教授,出入过政治,在农村活动过,想要振兴旧中国。 他在28岁之前确定了他的人生追求?“在大...
评分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 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最后定本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最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 •...
评分“我生有涯愿无尽”很好地描述了梁漱溟先生的求学态度和人生历程,在外人看来,他兼有国学大师、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等头衔,但他只承认自己是思想家,并且只是一个在雾中看世界的普通人,其是如此的谦逊和好学。 梁漱溟先生一身很传奇,但也刚好符合其对人生的“逐求——...
评分梁先生自幼体弱多病,年长后反强健超众,非仅茹素之功。我的理解,他很注重养心之道,所谓心气壮才可坦然处事。我自己的体会,心无忧虑方能睡得安稳,否则絮事萦怀,竟夜不眠,精神损耗,面色苍白。 梁先生说自己少年时有斫丧身体之恶习,三十以后,遗精、痔血、胃病...
评分在图书馆偶然拿起了这本书,本书是梁漱溟先生的自传。 先生诉求真理,学问人生,历经中国近代最风云变幻的一百年。 摘抄: “人之所以有学问,恰为他善于发现问题,任何微细不同的意见观点,他都能觉察出来,认真追求,不忽略过去。问题是根苗,大学问像是一棵大树,从根苗上发...
我生有涯愿无尽 心期填海力移山
评分梁老看中国问题,非今人能所及。
评分何谓学问,就是学着认识问题;何谓大师,有没有遇到问题认识问题思考问题,有没有去解决问题,问题中如何获益得经验,也看的是对人事物的态度,参悟不敢讲,受用不敢说,但一句话可共勉:“生有涯愿无尽,不管新旧与难易,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
评分作为现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学问和成就,更多是在自学当中获取。说梁漱溟是自学成才的楷模,一点都不为过,要不然,他区区一个中学生,为什么会被蔡元培相中,到北京大学当讲师?梁漱溟信奉中国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梁漱溟在本书的《生平述略》《我的自学小史》章节中,回忆了少年时期自学的往事。他6岁开始读书,在他幼年时并没有学习四书五经,而是在读了《三字经》之后,学习《地球韵言》,这本书以韵文的形式,介绍世界历史地理人文。在阅读中,他的视野变得开阔,在东西文化的比较之中他懂得了中国文化的厚重。在《自学的根本》章节中,他谈到了自学的动力和原因是:向上心。他写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尤其是京城的维新运动和南方革命党的救国立场,让少年的他决心超越世俗的个人舒适生活追求,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树立责任。
评分人生与人心 或许跟让人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