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

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中信大方
作者:[美] 貝茲·卓辛格
出品人:中信·大方
頁數:310
译者:陳嶽辰
出版時間:2017-1-15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71284
叢書系列:真實的力量
圖書標籤:
  • 社會
  • 紀實
  • 監獄
  • 法學
  • 非虛構
  • 法律
  • 中信·大方
  •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 法律思考
  • 公共安全
  • 人性探討
  • 製度反思
  • 道德睏境
  • 司法爭議
  • 群體心理
  • 權力監督
  • 現實批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貝茲·卓辛格以美國刑罰學傢和記者的身份,走訪瞭盧旺達、南非、烏乾達、牙買加、泰國、巴西、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挪威九個國傢的監獄,嚮我們揭開我們以為的正義是什麼模樣。

盧旺達、南非、烏乾達、牙買加、泰國、巴西、澳大利亞、新加坡和挪威九個國傢的監獄實境;在懲罰之外,我們應該有更多道德、救贖、寬恕和機會的可能。監獄,作為今日司法體製的核心,最缺乏的就是透明。它們仿佛從未存在,多數人一生都沒有看見和接觸過,卻隱隱約約將之視為正確和正義的象徵。在這趟曆經九個國傢監獄的人性之旅,我們跟隨作者尋迴幾乎被每個國傢、整個地球遺忘的那群人。

我們以各種詞藻美化監獄,仿佛那和醫院一樣是個純淨無菌的空間:“隔離”“矯正”“治療”“行為管理”,住進監獄的人叫做“獄友”,他們是“受刑人”正在“服刑”,有“管理人員”協助。經過美化,很容易忽視監獄的實際環境,忘掉在那裏夜以繼日、年復一年,乃至於度過數十年或後半生的,是活生生仍會呼吸的人類。

“把他們關起來”是我們麵對的現實,“然後呢”是我們要繼續深思的問題。

著者簡介

貝茲·卓辛格 Baz Dreisinger,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伊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副教授,也是美國知名Prison-to-College計劃的創辦人,這項計劃旨在為囚犯提供齣獄後上大學的機會。貝茲·卓辛格同時是一位記者 ,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撰稿,談論內容包括流行音樂、種族議題等。

譯者 陳嶽辰,颱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現任專業口筆譯者、大學兼任講師,譯作有《誘惑者的日記》《死亡之門》《非理性時代:天使微積分》《原罪》等。

圖書目錄

前言 1
1 報復與和解 | 盧旺達 1
2 對不起 | 南非 41
3 牢籠裏的藝術 | 烏乾達與牙買加 87
4 女性和喜劇 | 泰國 127
5 單人禁閉與超高度安全級彆監獄 | 巴西 163
6 民營監獄 | 澳大利亞 193
7 社會復歸 | 新加坡 229
8 什麼是正義? | 挪威 271
緻謝 308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評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評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評分

这本书突破了我对监狱的认知,在社会的舆论报道中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下,我们总认为关进监狱的人是罪不可赦的,认为把这些人关进了监狱就万事大吉了,故事就结束了。然而我们并没有去思考关进监狱的人重返社会后应该如何去生活,也常常忘了那些犯人也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普通人。 ...  

評分

我们为什么要将某些同胞关进监狱?这么做的正当根据何在?一旦对刑罚现象进行反思,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会浮现在我们脑海中,刑法哲学的一大块领域最初就产生于这些朴素的困惑。如今,这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研究领域,贝卡利亚、边沁、康德、哈特等大家都系统思考过刑罚的正义问...  

用戶評價

评分

陽光正好,作者探入人類文明的低層,從非洲到東南亞、南美和北歐,不時鏡鑒美國,呈現齣監獄——囚徒與監管者——的不同樣貌。探究監獄背後的政治與經濟動機,審視多數人投諸的目光,批判監禁製度對人權與社會資源的傷害,反對報復式的正義,強調真相、和解、復歸與修復式的正義。雖然,作者帶有明顯的左派傾嚮,其對監獄的認知亦不乏感性色彩,但人類文明走到今天,確實應當反思,如何讓人性的光芒得以投入社會的暗麵,給那些一樣珍貴的生命復歸的希望與機會。#感謝上海圖書館

评分

監獄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應該是矯正和治療。和作者從事的讓人敬佩的工作相比,書的文字就有點浮於錶麵瞭,可能因為地方太多(多達九個國傢),最重要也最應該呈現的“人”的個體幾乎沒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另外,我愛北歐。

评分

對於摧殘人心智的比如監禁、飢荒、大屠殺、戰爭、核電站爆炸等等這樣的題材我都有極大的閱讀興趣。這本寫得很棒,耗時兩年拜訪七座監獄,援引的書目也很好。(援引到理想國譯叢001和002,驚喜。)最後摘抄一段我陀(畢竟我陀是蹲過四年苦役監獄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單獨監禁是“抽乾一個人的生命養分,削減他的靈魂使其萎靡衰弱,然後高高捧起如乾枯木乃伊,他們把已經失去心智的人,贊揚為改過自新的模範”。

评分

好看的 邏輯不錯的

评分

對於摧殘人心智的比如監禁、飢荒、大屠殺、戰爭、核電站爆炸等等這樣的題材我都有極大的閱讀興趣。這本寫得很棒,耗時兩年拜訪七座監獄,援引的書目也很好。(援引到理想國譯叢001和002,驚喜。)最後摘抄一段我陀(畢竟我陀是蹲過四年苦役監獄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描述單獨監禁是“抽乾一個人的生命養分,削減他的靈魂使其萎靡衰弱,然後高高捧起如乾枯木乃伊,他們把已經失去心智的人,贊揚為改過自新的模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