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十王经》与中国中世纪佛教冥界的形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美]太史文
出品人:
页数:344
译者:张煜
出版时间:2016-12-1
价格:6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82853
丛书系列:觉群佛学译丛
图书标签:
  • 佛教
  • 宗教
  • 敦煌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中古史
  • 佛教史
  • 海外汉学
  • 太史文
  • 《十王经》
  • 佛教冥界
  • 中世纪
  • 中国宗教
  • 生死观
  • 地狱信仰
  • 佛教文献
  • 十殿阎罗
  • 宗教比较
  • 冥府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敦煌文献为基础,以中晚唐之际出现的佛教伪经《佛说十王经》为贯通全书的主题,对《佛说十王经》及中国中世纪佛教冥间观念的形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考辨。可以说是作者对其成名之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一书中某些问题的扩展和延伸,可视作《鬼节》一书的姐妹篇著作。

作者简介

太史文(Stephen F.Teiser),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铃木大拙讲座教授,主攻东亚宗教和中国中古时期的民间信仰。著有《中国中世纪的鬼节》(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在海外汉学界和佛学界享有盛誉。

目录信息

总序
序一
序二
全书介绍
第一部 十王的踪迹
追悼仪式
艺术再现
其他表现
起源故事
十王的产生
第二部 经文的制作
卷子
册子
悼念亡妻的翟奉达
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
妙福,一位患病的比丘尼
为了一头老耕牛及其他
比丘道真受持
《十王经》的制作
第三部 文本
语言与体裁
官僚体制
校订文本
附录1 十王
附录2 追悼仪式的邀请书与相关便条
附录3 道教追悼仪式
附录4 《十王经》插图
附录5 有关地藏菩萨与十王的绘画
附录6 道教斋日
附录7 佛教斋日
附录8 新疆库车发现回鹘文《十王经》残片及与中文版本的可能对应
附录9 日本追悼仪式中的十三佛
附录10 《十王经》写本
附录11 翟奉达生平编年
附录12 八十岁老人所抄经文
附录13 提到道真的经文与碑文
附录14 《十王经》不同修订本中的菩萨名称对照
参考书目
索引
写本与洞窟题记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摘要: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表现的地狱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  

评分

摘要: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表现的地狱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  

评分

Teiser wrote in page xiv, “to invert the usual priority of textus receptus” over everything else. The field of Buddhist studies thus had been reoriented toward a new direction, which the “real Buddhism”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评分

摘要: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表现的地狱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  

评分

摘要: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以下简称《十王经》)又称《阎罗王授记经》,其发现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杜斗城先生首先进行了录文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和研究。他把《十王经》按经文、图、赞齐全的和只有经文,无图无赞的分为甲、乙两类,并对经中表现的地狱观念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  

用户评价

评分

有点失望。

评分

有点失望。

评分

中英都读了,还是不喜欢,Teiser这种研究总感觉不够concrete

评分

P3761太可爱了,甚至想要一个这种豆腐干大小的护身符(如果是的话)……

评分

从宗教仪式的角度切入,不过好像也没有很明确 是资料线索,以及发现,试图想要说明十王信仰的传播路径是in vain 叹气 不过启发在于,对不同表征,或许可以做不同文本系统的考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