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僭政

論僭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夏齣版社
作者:[美]施特勞斯
出品人:
頁數:392
译者:彭磊
出版時間:2016-10
價格:65.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089119
叢書系列: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施特勞斯集
圖書標籤:
  • 施特勞斯
  • 政治哲學
  • 政治學
  • 哲學
  • 色諾芬
  • 古典學
  • 西方哲學
  • 科耶夫
  • 政治哲學
  • 僭主
  • 權力
  • 統治
  • 古典思想
  • 西方政治
  • 曆史批判
  • 自由
  • 法律
  • 倫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論僭政》中文版曾在2006年齣版,此次全部重新翻譯,並依照英文新版(芝加哥大學2013年版)做瞭增補。

《論僭政》包含施特勞斯對色諾芬《希耶羅》做的義疏《希耶羅與僭主》以及施特勞斯在法國的老友科耶夫的評論《僭政與智慧》,還有兩人的部分通信。由於觸發瞭與科耶夫的爭論,《論僭政》也極其有助於理解施特勞斯的古典立場何以與現代立場對立,揭示瞭古今政治科學的根本差異,振聾發聵。

因此《論僭政》不再隻是施特勞斯對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讀,還展現瞭施特勞斯與科耶夫之間深刻的思想爭論,也記錄瞭兩人由年輕到年老的友誼。凡此種種,使得《論僭政》當之無愧地成為二十世紀的經典。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中譯本說明

序言及緻謝
芝加哥大學版序言
增訂版序言
導言

論僭政
色諾芬 希耶羅或僭政
施特勞斯 論僭政
引言
一 問題
二 標題和形式
三 場景
四 關於僭政的教誨
五 兩種生活方式
六 快樂與美德
七 虔敬與法

施特勞斯與科耶夫的爭論
科耶夫 僭政與智慧
施特勞斯 重述色諾芬的《希耶羅》

施特勞斯—科耶夫通信集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摘 要】在《希耶罗》中,西蒙尼德诱使僭主希耶罗自己谈论了僭主生活的种种煎熬与不幸福,从而为我们展示出僭主事实上成为了僭政的奴仆这一现实。僭主作为城邦中拥有至高地位的奴隶,既无法享受普通人的知觉所能带来的快乐,又无法体会普通人的情感所能带来的享受,不啻于是...  

評分

希耶罗全文结构=欲扬先抑之基础结构+色诺芬之特色修辞 分析色诺芬,当然唯一要分析的,是色诺芬的特色修辞,这是色诺芬是色诺芬的原因。 因为基础结构自古以来被全世界的写作者采用。原因无非是,对比强烈、印象深刻、落差感强等。正因此,欲扬先抑之结构作为写作的基础结构,...  

評分

《论僭政》 p15 哲人和人民的调和是通过一种以引起对死后的恐惧的修辞家来进行的,哲人可以指导这些修辞家,却不能做他们的工作。 (惩罚、痛、罪感,延伸的阻止,机器) 在施特劳斯看来,说哲学是政治的,主要是就它的方式而言,在科耶夫看来,则同样是就其实质而言。(?) ...  

評分

色诺芬写《西耶罗》,施特劳斯为此做了义疏,这引发了科耶夫与他的争论。一般认为,这些争论是现代性与所谓施派“古典学”的典型争论。就古今之争而言,施氏的义疏堪称对现代性的一剑封喉。当然,现在这些亦属路人皆知的事情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科耶夫对施特劳斯的反驳集中...  

評分

这本书是关于色诺芬的《希耶罗》的解经论述,关于暴君统治的合法性与持续性的政治哲学辨说,也关于人的爱欲如何实现的心灵哲学发挥。但这都不是我想评说的,我看到更有意思的是施特劳斯和科耶夫通信中关于柏拉图和黑格尔的争论,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人与信仰的更深的思考。 主要...  

用戶評價

评分

施特勞斯古典學轉嚮的著作,在此之前施特勞斯與其他學者一同仍在做中世紀與近代政治哲學研究,在離開英國到達美國後,施特勞斯開始瞭新的研究徵程。 這部《論僭政》,就是施特勞斯在二戰後撰寫的一部古典學研究著作,從時間上看比芝加哥就職講座《自然權利與曆史》還要稍早一些。從思想上看,施特勞斯從政治與哲學的關係角度,重新繹讀瞭色諾芬的《希耶羅》一書,並從中發現瞭蘇格拉底問題,即哲學與古典政治的關係,雖然本書蘇格拉底沒有齣場,但是詩人教導僭主這一主題,是隱射蘇格拉底與雅典城邦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隱喻。當然,施特勞斯的解讀,受到瞭科耶夫的批判,在後者看來僭政本身就是政治的常態,而哲人試圖影響政治的意圖,往往會受到政治本身的影響,並批評施特勞斯的古典轉嚮,認為哲人應該參與到現代技術的僭政,爭取政治的承認。

评分

這本書是施氏著作中我用功最勤的一本,但最後想寫齣一篇論文反而寫不齣瞭,沒關係,我是否已經理解瞭這纔是最重要的。

评分

這本書是施氏著作中我用功最勤的一本,但最後想寫齣一篇論文反而寫不齣瞭,沒關係,我是否已經理解瞭這纔是最重要的。

评分

纔疏學淺,看不懂,體會不到深意和樂趣……

评分

古代人和現代人之間論等級社會平等社會、知識分子是否參與政治、曆史是否終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