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Ezra F. Vogel,1930 —)
被认为是美国唯一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在哈佛有着“中国先生”的称号,一直是受中国政府重视的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他是继费正清之后的第二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和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1998年入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福冈亚洲文化奖获得者。
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凭借此书从社会学领域转身,此后专注日本和中国研究,又将视野扩展到包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与香港在内的亚洲“四小龙”,成为东亚研究的扛鼎人物。主要作品有《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朴正熙时代》《重振旗鼓》《日本还是第一吗》《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等。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基于这项研究,傅高义于1963年发表《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书。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傅高义从工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出发,将新中产阶级描述成一种经济与文化的标杆,对工薪族生活方式的描述丰富而微妙。该书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近几十年来关于日本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都建立在该书基础上,直至今日仍是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
这一日本研究奠基之作,经典但不枯燥,展现了一幅穿插八卦轶事的新中产生活全息图:夫妻、婆媳、亲戚关系,职场上的苦熬与交际,年轻人恋爱和相亲的苦恼,从幼儿园入学起就面临激烈竞争的学子,全时照料家庭与孩子的母亲,养家但“缺席”养育的父亲,殷盼孩子穿过考试的“针眼”、出人头地的父母心……种种描述生动而微妙,文化相近的中国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这是《日本新中产阶级》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傅高义特地为此次的中文版撰写序言,讲述他眼里中日中产阶级的异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教授作导读,回顾傅高义的学术生涯。《日本新中产阶级》译本基于英文版五十周年纪念版(二〇一三年),包含了苏珊娜•霍尔•沃格尔所撰第十五章和威廉•赖•克里所撰前言,他们对日本社会的新近观察对主体研究作了及时而到位的扩充。
本书来自于傅高义及其前妻苏珊娜·沃格尔1958-1960年在日本郊区真间町的田野调查,成书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了。而20世纪八十年代底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夕,苏珊娜·沃格尔重回真间町一年补充了一章,而傅高义再版序和中文版序又从50年后回顾研究历程和日本发...
评分01 我的家乡在华北平原,小时候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麦田,春天的小麦刚刚发芽,整个大地仿佛披着一层嫩绿的薄纱,等到秋天的风吹过,大地上便翻涌起金色的浪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变幻中,我度过了十九个四季轮回。在这十九年里,城镇缓慢的变化着,却又保持着一些不变。 02 在家...
评分《日本新中产阶级》的新中产阶级是什么?中国的中产阶级又是什么? 日本方面豆瓣上的内容简介很详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职员进入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并得到终身职位,这些“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成为了新中产阶级,取代了老中产阶级,带动了家庭、经济与文化的变...
评分这本书的导读“东亚的审读与傅高义的人生”相当有料,是译者周晓虹教授写的。他和傅高义有私交,是傅在哈佛教的最后一批中国学者,又同为社会学人,爆了很多哈佛社会学系的料。最最有趣的是,理清了傅高义的学术时间线:《日本新中产阶级》刚写完就立马开始研究中国的文革;写...
评分傅高义先生以美国社会和文化为参照,来研究日本社会,是二战后流行的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同他的前辈学者本尼迪克特比,本书主要着眼于当前的、具体的社会现象,《菊与刀》更加抽象一些,侧重对国民性格的分析,偏文化人类学。 本书对日本社会的描绘是全景式的,重点在战后涌...
看得太压抑,主要指里面对于家庭和女性的描写,至于工薪族生活方式,毕竟描述的是上世纪中的日本,要说真的和现代本国国情哪里贴合也是有限,对我个人无太大阅读意义,读到2/3弃。
评分很多对于东亚人是常识性的问题叫欧美人匪夷所思。个人觉得收获不大,一是有的观点已经落时,二是欧美和东亚的代沟在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理解上可能不存在。佩服作者田野调查的稳扎稳打和不畏语言文化差异的勇往直前。涨姿势的地方是:傅高义不是华裔是犹太人;70岁能坚持晨跑8公里;妻子居然精通粤语。
评分虽然是1950-1960年做的社会学调查 但是很多地方跟今天的中国很相似 加上30年的跟踪回访 很值得看
评分极像博士论文的客观论述3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工薪阶层的社会学调查,描述诸多且面面俱到,但是缺乏实际透彻的分析。
评分傅高义先生的成名作,从M町的主体居民事无巨细的社会生活实录,探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里,发育壮大中的中产阶级各个方面的特点。这本书之所以能通过单个个案研究就推及日本中产阶级这一庞大整体而少受争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社会的高度同质性。本书当下引入中国,会让其主体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