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著作,是伏契克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迭遭刑讯、备受折磨、随时都有被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中,得到两个看守的主动帮助,用笔作刀枪,在碎纸片上写成的。它是一部记录监狱内生活写照的纪实文学作品。
伏契克在《报告》中谈论“狱中集体”的向心力,受尽折磨的人们的兄弟般的友爱能把大家凝结成一个整体,写出了这个集体里众多的英雄人物的真实特征。如工人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叶林涅克夫妇,平时显不出是英雄人物,可是在敌人面前却坚强如钢。
他在《报告》里也痛斥了那些不配做捷克人的刽子手。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变得比魔鬼更可恨。他们都是极为阴险、狡猾、凶残的木偶,是受法西斯和各种反动势力牵动的木偶。正是这些木偶构成纳粹反动统治的支柱,是黑暗时代的灾星。
该书通篇正气浩然,光彩照人。伏契克敢于藐视暴敌、顽强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用戏谑的手法,评论纳粹的爪牙。他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保卫组织和同志安全而不惜赴汤蹈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坚信敌人终将覆灭、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人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在书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这部作品自1945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成86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发行,成为全世界进步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并鼓舞着全世界革命人民争取自由、正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斗争。
捷克作家、评论家尤利乌斯·伏契克(Julius Fucik l903—1943)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这位瘦弱书生更是一位共产主义英雄,“敌国外患之来,实磨砺英豪之一块试金石”。
伏契克,生于工人家庭,在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同年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文学院读书,曾任党刊《创造》和《红色权利报》的编辑。德国法西斯占领捷克全境期间,伏契克被捕。随后,年仅四十岁的伏契克在柏林遇害。五年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向伏契克追授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白狮子勋章;1950年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上,伏契克又被授予“国际和平奖”,以兹表达世界人民对这位捷克民族英雄的敬仰。
伏契克把文学艺术当作反击法西斯主义的战斗利器,让文学作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绞刑架下的报告》是他在囚禁狱中时完成的纪实作品。文字记录了法西斯侵略者的残酷暴行,讲述了狱中难友们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是捷克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审讯者带伏契克去看暮色苍茫的布拉格。“它是多么美啊!纵使你不在人间了,它也依旧这样美…”他诱惑着他。在伏契克眼中,“夏天的傍晚,布拉格已经散发着初秋的气息”,或是在行驶的囚车中偷偷看到的更早的时光:“那是在美丽的六月里,空气中弥漫着菩提树和迟开的槐花的芳香...
评分对于伏契克,我很真诚的说:他有一颗伟大的灵魂!文中让我动容的不只是他所遭受的各种酷刑,最让我感到敬仰的是他在时时面对酷刑和死亡的情况下还满怀感激和爱意。他在布拉格庞克拉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被监禁了四百一十一天,一九四三年九月八日被杀害于柏林的勃洛琛斯狱...
评分家里的这个,不知道是哪年的译本,在书店淘书时候翻到的,厚度还没有三分之一厘米厚,但是读在字里行间的感觉,不管意识形态的争斗,但是那种从字面上跃然而出的真实感,就足够让人感动了。 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的信念,在刚刚受了刑,或许在频临死亡的状况下,微笑着写下的字。
评分蒋承俊先生走了,在她喜欢的开满鲜花的五月。 我最早是在百度网的伏契克吧得到消息的。伏契克吧聚拢了海内外众多的伏契克的景仰者,《绞刑架下的报告》中文版译者蒋承俊先生,自然也是伏契克吧的朋友,去年夏末,她向大家致意,引得吧内一片欢腾。其实,那时候,这位捷克文学专...
评分虽然只有119页的文字,断断续续的叙述,但是这本书还是挺震撼我的,感受到了一个有信仰的人即使面对死亡的那种无所畏惧的气慨。 甚至,又让我重新思考那个年代,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了共产主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现在经常提到,但其实对其一点也不清楚,包括我自己在内(...
果然二六七号牢房会被选进课本里~
评分监狱脱去所有人的伪饰,暴露身为人的光辉与晦暗,简化团结与背叛的方式。这样的纪实作品,今天的读者,根本是难以想象的:早已过了理想光辉盖过生死的年代,一切都被书写了。
评分“有时我坐着囚车去送审……从车窗里朝街上望,看看妇女们……有一次,我对自己说,假如我能数得出九双漂亮的腿,那就意味着我今天不会被处死。”男人真可悲啊。
评分伏契克提到,他每天都听到楼下喊在押人员的名字,五十个、一百个、二百个,这些人像待宰杀的牲畜被大车拉往屠宰场一样,被拉去枪决。他们没有罪,但是既然抓起来了,就只好枪毙了事儿。然后,有一天下午,当他接受完审讯回去,他看到万楚拉站在楼道里,旁边放着他的小提包。两人告别后,他回头看到万楚拉平静而安详,他的目光像是穿过了他的一生,望向远处。弗拉迪斯拉夫·万楚拉死于纳粹枪决。
评分监狱脱去所有人的伪饰,暴露身为人的光辉与晦暗,简化团结与背叛的方式。这样的纪实作品,今天的读者,根本是难以想象的:早已过了理想光辉盖过生死的年代,一切都被书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