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乃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米沃什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精装本列入“文学纪念碑”丛书(序列号021)。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 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1911年出生于波兰第一共和国的立陶宛。“二战”期间在华沙从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动。“二战”后在波兰外交部供职,曾在波兰驻美国及法国使馆任文化专员和一等秘书。1950年护照被吊销,后选择了政治 流亡的道路。先在法国获得居留权。1960年应邀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授,1961年起定居美国。曾荣获波兰雅盖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近十座世界知名学府的荣誉博士学位及各种勋章。1978年获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诺斯达特国际文学奖。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对他的授奖词中说:“他在自己的全部创作中,以毫不妥协的深刻性揭示了人在充满剧烈矛盾的世界上所遇到的威胁。”2004年8月在波兰克拉科夫逝世,享年93岁。
李文倩 本文将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文学与政治之间,有何种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已有相当多的人,进行过激烈的争鸣。从现实的层面看,在这样的问题上,其实很难达成所谓的共识。因为争论而改变立场的,更是近乎于零。这里涉及的,其实有一个说理的限度问题。理性的论争过程,...
评分 评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1448.html 死亡并非是最大威胁;奴役常常才是。 其实,“那片空白”早就没有了诗歌,它在地理标注之上,仅仅如此,“里面帝国纷纷崩溃,曾经活着的人现在已经/死去”,这是欧洲呈现的没落,这是诗歌文明在现代技术世界里的没落,...
评分透过不甚完美的翻译,我们依然可以窥见米沃什的愤怒,尽管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份愤怒被视为极权并加以摒除了,米沃什说的当然不是真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但不幸的是,我们可能甚至再也听不到了。 一 从我的欧洲开始 不管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地发现只有直接经验才...
评分透过不甚完美的翻译,我们依然可以窥见米沃什的愤怒,尽管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份愤怒被视为极权并加以摒除了,米沃什说的当然不是真理,而是实实在在的大白话,但不幸的是,我们可能甚至再也听不到了。 一 从我的欧洲开始 不管是个人还是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地发现只有直接经验才...
《生物学课》一章,诗见证历史后,坚定又饱含希望。事到如今,绝望和虚无已经是陈腔滥调了,让我们进入威廉·布莱克的神圣想象力。
评分一位真正的诗人的清醒与勇敢
评分诗歌在见证我们
评分米沃什有他自己的诗歌观,而那离我如此遥远
评分成功逃脱甜而无味滑腻如糖稀的语言环境,才读得起这样的文字。愉悦与感动翻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