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主义”这一概念有三种理解: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
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现代史学家以比利时学者冈绍夫为主要代表。
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广义封建主义的代表是马克•布洛赫,他将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其研究是对这种“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把它联为一体的各项原则进行剖析并做出解释”。
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其根本特征,是将封建主义首先理解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形态。
《何为封建主义》(Qu'est-ce que la féodalité)是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名作。集中探讨西欧封建主义的起源、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封建主义和10 —13 世纪的封建主义。冈绍夫认为,构成这种封建主义基本内容的是两大要素,一是人身方面的,即封臣制,二是财产方面的,即封土制或称采邑制。所以他认为封建主义“意味着封土制和封臣制的体系”。
弗朗索瓦·冈绍夫(F.L.Ganshof)1895年出生于比利时,后入根特大学学习,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起在根特大学任教,长期教授中世纪史,专治法律制度史,1980年去世。冈绍夫一生著述颇丰,据说有600多种,主要集中在8-13世纪的西欧史,其中最著名的即是《何为封建主义》。
译者简介:张绪山,清华大学历史教授,译有《封建社会》。
原文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作者:黄春高,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弗朗索瓦·冈绍夫的《何为封建主义》由张绪山教授等译成中文出版,是学界期盼已久的喜事。2004年,张教授等曾译出马克·布洛赫的《封建社会》。如今两本中文译著在焉,一本作...
评分 评分原文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作者:卢兆瑜,吉林大学文学院世界史系讲师。 冈绍夫的封建主义是法律意义上的惯例,一种法律关系或法律制度,即封臣契约(封建契约)衍生的一系列法律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封君与封臣的人身依附关系,封君与封臣对于...
评分编者按:“封建”一词在我国学界是最常用的概念性工具(outillage conceptuel)之一,这个名词以及由它衍生出的许多相关名词,如“封建专制”“封建意识”等,既流行于历史学研究,也惯用于政治学分析。然而,对于这个概念的界定与使用,不仅在中外学界存在巨大歧义,在我国古...
需精读。条理非常清晰,重点非常突出,就把狭义封建制这个概念讲透,读起来有种莫名的爽快感,不愧名著。期待接下来读布洛赫的《封建社会》。就是装帧不好,封面边缘容易磨掉色。
评分早先零零碎碎翻过,这次讲中世纪的封建制,认真看了一遍,每年都需要提醒大家我国历史教科书所谓的“封建”是个几手货。本书详实丰富,有不少封建法里词源学的解读,提及的礼仪、宣誓词以及法律职责履行非常重要,与文学作品中的礼仪与骑士行为构成了互相解说,尤其是接吻里所构成的视觉刺激,在丁尼生的《国王的叙事诗》里描绘过,还有武功歌中描绘过的放弃封土的法律手续。在冈绍夫最狭义的封建制度定义里,先是有了法律(封建法)才形成了礼仪与制度,有一些“例外状态”值得着眼,一个是多重效忠关系,是否与10世纪后封建领主法力效力的削弱有关?还有女性继承人数量在12世纪以后的上升趋势,可否从社会学角度解读?
评分冈绍夫梳理和剖析了狭义的封建主义的起源和变迁历史,探讨了封君封臣关系和封土问题。书籍精巧不累赘,史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使得封建主义概念及其变化变得极为清晰。
评分对一个概念做多层次的精确辨析,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学科领域内分别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是狭义理解的,什么是广义理解的,这对于思想解放大有裨益。
评分还有一大块没读完,先标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