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以父之名》以“复调式”的四个章节,分别从两代人不同的视角出发,叙述了一系列关乎“异乡人”“逃离”与“故乡”等主题的故事。
主要人物阿喜、秋蓝、阿霞三位均为身在异乡的年轻人,三个人都因缺失“父亲”而留下浓重的精神创伤。小说以阿喜为主线人物,讲述其逃离潮汕故乡,游历广州、广西等地的经历。不堪忍受暴力的母亲把年幼的阿喜丢下留在潮汕老家,成年后,阿喜离家出走追寻母亲踪迹,在广州和广西两地,他分别遇到秋蓝和阿霞两位女性,在与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的生活中阿喜经历了自身的升华,从“逃避”到“面对” 。
小说结尾从阿喜父亲的视角出发,将一切事由原委完整交代,更为真实淋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为整部作品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林培源,1987年出生,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清华大学文学博士在读。曾获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12强、2012年首届广东省高校校园作家杯中篇小说一等奖。多篇作品发表于《最小说》《花城》《青年作家》《文艺风赏》《作品》《山花》等刊物,在青少年读者中拥有较高人气。已出版长篇《薄暮》(2009)、《锦葵》(2010)、《欢喜城》(2011)、《南方旅店》(2012)和短篇小说集《第三条河岸》(2013)、《钻石与灰烬》(2014)。
感觉故乡这个一出现就带着温度,温暖抑或微凉。总觉得故乡不是个描述地点的词语,而是记叙时间跨度的记忆,它是我们儿时捉蚂蚱、捕蜻蜓的地方,更是一家人世代生活的时空。这本《以父之名》串联起“异乡人”与“故乡”的悲欢,流连于“归去”与“逃离"。 阿喜,厌倦了父...
评分培源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向来他讲故事的方式,均是克制而内敛的,这次的《以父之名》依然保持着这良好的传统,纯熟的叙述技巧把作者的指向隐藏在文本之后,悬置的结局更扩展了有限文字之外的无限想象。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与其说作者想要写的是父亲,倒不...
评分拥有贫瘠和痛苦回忆的阿喜,即便逃离了故乡也无法走出偏狭的桎梏,善意却淡漠,实诚却别扭;家庭关系紧张、生存环境一度酷烈的秋蓝,像被毒药浸透的娇艳的花,欲挣脱而不得,只能高傲又卑微地活着……作者善于剖析笔下的人物。他们,是一群立体而多面的“逃亡者”,他们拥有一...
评分拥有贫瘠和痛苦回忆的阿喜,即便逃离了故乡也无法走出偏狭的桎梏,善意却淡漠,实诚却别扭;家庭关系紧张、生存环境一度酷烈的秋蓝,像被毒药浸透的娇艳的花,欲挣脱而不得,只能高傲又卑微地活着……作者善于剖析笔下的人物。他们,是一群立体而多面的“逃亡者”,他们拥有一...
评分春节放假在家,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浏览完了培源君的新作《以父之名》,从高中到现在参加工作,我一直非常喜欢同时又怕读林培源的作品,喜欢是因为他笔下的人物给人强烈的代入感,他们的经历、命运让人感同身受,另外还有一个羞于表达的原因:对潮汕小镇的猎奇心理;而怕读他的...
长篇小说《以父之名》以“复调式”的四个章节,分别从两代人不同的视角出发,叙述了一系列关乎“异乡人”“逃离”与“故乡”等主题的故事。
评分还是有点文采的,但是总感觉少点什么,也许是每个人的命运都太黑暗了,一眼看不到希望的感觉,最后的那个宋河,河南人表示不服,没有写出河南的感觉。
评分虽然这么说有些不礼貌,我本来以为和周杰伦的《以父之名》会有所关联,而事实却相反,不过意识流倒有些相似。
评分蒙太奇似的写法,看似平行世界的人,其实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伤逝写的较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