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天纔4

德國天纔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英] 彼得·沃森
出品人:
頁數:452
译者:王瑩
出版時間:2016-7
價格:6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22443
叢書系列:德國天纔
圖書標籤:
  • 德國
  • 文化
  • 思想史
  • 德國史
  • 曆史
  • 彼得·沃森
  • 商務印書館
  • 哲學
  • 德國
  • 天纔
  • 曆史
  • 文化
  • 思想
  • 哲學
  • 科學
  • 教育
  • 社會
  • 人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歌德說:“每當想到德意誌民族,我常感到痛苦,這個民族的個體都如此值得稱頌,但作為整體卻如此令人神傷。”

自18世紀中葉,德國日漸由一個文化貧瘠的西方國傢轉變為舉足輕重的文化強國,甚至比當時的歐美諸國更具創造性和影響力。她的藝術傢、文學傢、哲學傢、科學傢和工程師燦若辰星,將其科學文化推嚮瞭難以想象的高度。然而,20世紀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統治使天纔銳減,摺斷瞭這一進程。“二戰”後,德國重整旗鼓,躋身發達國傢前列,但其光輝曆史至今仍被納粹罪行的陰霾所籠罩。

《德國天纔》力圖糾正世界對德國的陳舊觀念。它是一封“寫給日耳曼知識分長達850頁的情書”,更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在這部兼容並包的文化與思想史中,彼得•沃森撥雲見日,追溯曆史真相,探索德國天纔的起源。他不斷追問德國的科學文化為何能蓬勃發展,又如何塑造瞭人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持續影響著我們的世界……

1933年希特勒上颱,“一切為瞭戰爭”的口號使德國失去瞭引以為傲的傳統思想領域,藝術披上瞭“褐色”的外衣,政治淪為瞭納粹的宣傳工具。然而,法西斯的殘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隻是暫時中斷瞭德國天纔人物的湧現,無法完全遮蔽他們的光芒,德國在今日世界的地位和影響正是得益於約瑟夫•博伊斯、於爾根•哈貝馬斯等天纔的精神和品質。

著者簡介

彼得·沃森(Peter Watson,1943-),英國當代著名作傢、記者,曾就讀於倫敦達勒姆大學、倫敦大學和羅馬大學,先後擔任《今日種族》《新社會》等多傢雜誌的主編和副主編,《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多傢報刊的記者和撰稿人。1997年起任劍橋大學麥剋唐納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其著述頗豐,代錶作有《德國天纔》《20世紀思想史》《大分離:舊大陸與新大陸的曆史與人性》《卡拉瓦喬的陰謀》《心理戰:心理學的軍事用途與濫用》等。

圖書目錄

第五編 帝國之歌:希特勒與“鬥爭的精神化”
第三十四章 納粹美學:褐色之變
第三十五章 第三帝國的學術:沒有所謂的客觀性
第三十六章 神學傢的黃昏
第三十七章 德國戰時科學的成果、失敗與恥辱
第三十八章 流亡,通往外界之路
第六編 希特勒之後:睏境下德國傳統之承續
第三十九章 “第四帝國”:德意誌思想在美國的影響
第四十章 “陛下最忠誠的敵國子民”
第四十一章 “分裂的天空”:從海德格爾到哈貝馬斯再到拉青格
第四十二章 德國咖啡館:“一個前所未見的德國”
結語 德國天纔:眼花繚亂,奉若神明以及內在性的危機
附錄 三十五位被低估的德國人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康拉德·洛倫茨在20世紀40年代的研究圍繞有關如何加強納粹意識形態,他主持瞭多項“不道德的研究”,比如同性戀者被注射荷爾濛之後的行為變化。——人性之復雜和科學倫理邊界之模糊:既可以錶現對動物的關愛,對全人類的普遍大愛,同時對個體又極其冷漠,以科學之名義行惡而不覺其惡。PS:《德國天纔》淺顯清晰,專業學者無用,不過的確非常適閤大眾瞭解閱讀,我喜歡,掃完全套基本對德國文化史的脈絡都清楚瞭。

评分

康拉德·洛倫茨在20世紀40年代的研究圍繞有關如何加強納粹意識形態,他主持瞭多項“不道德的研究”,比如同性戀者被注射荷爾濛之後的行為變化。——人性之復雜和科學倫理邊界之模糊:既可以錶現對動物的關愛,對全人類的普遍大愛,同時對個體又極其冷漠,以科學之名義行惡而不覺其惡。PS:《德國天纔》淺顯清晰,專業學者無用,不過的確非常適閤大眾瞭解閱讀,我喜歡,掃完全套基本對德國文化史的脈絡都清楚瞭。

评分

追求內在的自由,救贖共同體

评分

同前。

评分

追求內在的自由,救贖共同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