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杨宽根据1937年在广东勷勤大学讲授“中国上古史”的讲义初稿修订而成,比较和参照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收入《古史辨》第七册,是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著作之一。在《中国上古史导论》中,杨宽提出神话的分化研究说,是对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的发展和补充,成为顾颉刚开创的古史辨派神话学的重要后继者。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首届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是要出全集?文集?
评分或有时而可商。
评分“古史传说之纷纭缴绕,据吾人之考辨,知其无不出于神话。古史传说中之圣帝贤王,一经吾人分析,知其原形无非为上天下土之神物。”杨宽太强悍了,这种系统阐述古史的著作可比顾颉刚还有进步之处,疑古派里的翘楚。
评分杨宽先生是上古史的疑古派,关于上古史: 1.三皇五帝实体化来源于战国后起之传说,其人本为古之神话传说,非实有其人。 2.三皇五帝之传说,多由古时各不同民族融合各自的神话传说所聚集,杂糅成纵向时间线。 3.夏王朝并无文字记录,但依据甲骨文出土递推殷王世系与史记殷本记对比重合,知史记之记录当有所依据。推测夏本记多为可信。 4.夏为文明部落,实质初代统治者应从启开始。 5.三皇五帝其人本为先人所奉之神明,后降为人王,实体化。 6.先周出自西戎,姬姓与姜族为同一西戎集团;秦与楚均出自东方部落且赢氏熊氏为同族,这也解释了秦楚多代通婚的问题。在李开元《秦谜》一书中曾断言公子扶苏乃是楚女所生而不得宠,就似乎有道理了。 7.苗人祖先盘古、犬戎的演变,结合如今苗地祭祀风俗。
评分《中国上古史导论》,探讨了上古神话人物如何转变为历史人物,作者认为史书记载的三皇五帝等人物都是出自于神话传说,而且他们是不同民族的神话交融的结果,既有西方羌族神话,又有东夷神话。这种神话的交融是有一定的取舍与修改,比如周灭商以后就把商人之神加以污蔑,丑化其形象,但是对于帝这个商周共同神话偶像还是加以崇拜。春秋战国时期神话人物开始过渡到历史人物,而且不同民族的神话人物按照先后进行排序,他们采取了所谓禅让的模式,之所以采取这种模式与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逐渐形成有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有部分人主张大一统,但是之前的历史中没有大一统的传统,他们只能把神话人物修改为历史人物按照大一统的思想进行排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