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而在我,那是一次对父辈的写作祭奠,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阎连科
《我与父辈》书写父亲、四叔、大伯几位普通但又伟大的农民父辈,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获《亚洲周刊》“全球华语优秀作品奖”等多项文学奖;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2009年度优秀作品。阎连科说:“《我与父辈》是一个常有过错的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奖项和盛誉都显得太轻了。”
◆ 把心交给土地的真挚拙朴之作,一部跪着写的书,震撼中国人的乡土神经
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中篇小说《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黑猪毛 白猪毛》,散文《我与父辈》《711号园》等作品。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
书,散文般地记录我、父亲、大伯和四叔之间的生活记忆,第一次看阎连科的书,更多的是感动,为书中文字的真诚感动,作者的家在偏远山区,“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虽然充满着无边的贫穷,却也充满着无边富裕的恩受。父亲的勤劳和忍耐为他的子女树立着榜样,母亲的节俭、贤能...
评分今天下午刚刚读完阎连科的新著《我与父辈》。掩卷之际,不禁想起了曾火爆一时的都市情感剧《靠近你,温暖我》。虽然该剧内容和《我与父辈》风马牛不相及,但借用“靠近你,温暖我”六个字却能恰如其分的形容我此时的读后感。 阎连科曾创作有《受活》、《日光流年》等,其作品...
评分第一次读阎连科的书。 但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他的名字,因为强拆。 据说他是荒诞主义大师,却遭遇到这片土地上的荒诞。 他以非常谦卑的心态(甚至是媚态)向最高权力层写信,却挡不住身后房屋的轰然倒塌。 文字这个时候毫无力量。 什么匕首、投枪不过是鼓励的客气话,就跟领导给你...
评分文Shirleysays 读阎老师的第一本书是《受活》,被喻为“中国当代狂想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从小说的体例到语言,均别出心裁,是本有意思的小说。《我与父辈》回归到写作的本源,阎连科得老老实实地写散文了,没有什么花哨可言,依真情实感写作就好。 现在读的是江苏人民出...
评分我的偏见:难以忍受的断句(比如在主语谓语之间断句)是判断是否刻意煽情乃至滥情的醒目标准。虽然偏颇,但这书还是让人读不下去╮(╯_╰)╭
评分落泪。到如今,父辈依然这样过着日子
评分另一种角度看知青
评分#阅读打卡#《我与父辈》阎连科 计划阅读280min,实际阅读192min,完成100% 摘录: 人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欠,唯独不能欠的是人家的债。 分享: 本是为了给女友凑书单,顺便在参加省图的活动时给阎连科签名买的书,却因为快递晚到了好几天没赶上。想着就放在女友那里罢了,结果她反而带给了我,于是在某一个晚上瞄了几眼。那天晚上就好想看完,又不太舍得看完,因为:它很好看! 阎连科的年纪大概是我的父辈的年纪,他们也都是农村出身,于是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父辈在写他的父辈。书中的人物又极其亲切,那乡村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符合我亲身经历的感知。 当然好看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故事有趣和文字文学性强。阎连科在他自己经历的简单介绍和对父辈们的回忆里,并…
评分1919 阎连科笔下的父辈应该是我的爷爷辈了,那一辈的人似乎有着相似的,今人无法想象的勤劳和坚韧。写散文最难把握的是情感的拿捏吧,叙事部分都很好,感人至深。可一到抒情,就觉得犹如中学生作文般索然无味了,对作者或许是真感情吧,读来却只能算做消遣。尤其是对自己不孝的剖白,特别像检讨书了。文字功底真心不及张奶奶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