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了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写于1986至1999年间的26篇文学评论。库切开篇便提出“何为经典?”之问,并在艾略特、巴赫和赫伯特的作品与观点中寻找答案。他接下去就笛福、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18、19世纪文学大师,以及里尔克、卡夫卡、穆齐尔等现代主义德语作家进行深入讨论。同时,还剖析了博尔赫斯、布罗茨基、戈迪默、奥兹、拉什迪、莱辛等20世纪文学巨匠。优雅细腻的文字和极高学术价值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学评论集。
J.M.库切 (1940—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和学者。生于南非开普敦,先后在南非和美国接受教育。库切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宗教方面造诣颇深,是一位学者型作家。著有《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耻》《凶年纪事》《耶稣的童年》,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男孩》《青春》《夏日》等作品。他几乎囊括所有国际文学大奖,并两次获得布克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
目录 01 何为经典?——一场演讲 02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03 塞缪尔•理查森的《克拉丽莎》 04 马塞卢斯•艾芒兹的《死后的忏悔》 05 哈里•穆里施的《发现天堂》 06 齐斯•努特布姆:小说家、旅行家 07 威廉•加斯所译的里尔克 08 翻译卡夫卡 09罗伯特...
评分为文学保留“异乡人”的眼光 顾文豪 刊于2010年5月25日《外滩画报》 库切有回在访谈中说:“我不知道身为人是不是构成了值得骄傲的地位,当人们看到我们以何等的狂妄自大来对待一起分享大地的其他生灵。所以,我并不试图赞同或传播我们人类。”说这话的库切浑如人类的远方亲...
评分理想中的批评。有引用,但不是机械地堆积。过瘾。真没想到,原来文学作品真的可以从道德的层面,可以从文化的层面,可以从社会学的层面,甚至是政治的层面解读。而且库切这个家伙还说得俨然是那么回事儿。读了这样的批评,再瞅那些伪“评论”,只能说是人脑和猪脑的区别,根本...
评分目录 01 何为经典?——一场演讲 02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03 塞缪尔•理查森的《克拉丽莎》 04 马塞卢斯•艾芒兹的《死后的忏悔》 05 哈里•穆里施的《发现天堂》 06 齐斯•努特布姆:小说家、旅行家 07 威廉•加斯所译的里尔克 08 翻译卡夫卡 09罗伯特...
评分标题纯属戏仿——借鉴了库切这本文论集子里大多数文章的标题格式。事实上,本书的内容也和标题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真诚,朴实,毫不矫饰。如果不是看译后记中的说明,我还以为这书是由上课的讲稿集结而成的。书里的内容比较驳杂,评论内容也颇为宽泛,时间,地区以及文体的跨...
两个小时看了《何为经典?》关于鲁滨逊漂流记、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博尔赫斯的五篇文章,其他作家不太了解和不知道。
评分平实流畅,谨慎如常。库切的阅读偏好和关注点非常明确,不知道是不是跟他的自身背景有关。感觉这个库切比写小说的那个要平易近人一点点。
评分翔实、洞见。
评分69.好看
评分69.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