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新闻教育、校园讲座、图书馆、社团活动、教授言行、公共讨论、未名论坛……会把身在其中的新闻学子熏出一种识别性很强的北大气质,使他们笔下的新闻评论,角度独到而不刻意标新立异,逻辑清楚却又带着情感温度。
本书主编曹林已连续五年受邀在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新闻评论课,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每一年都有多名学生的优秀评论作品发表于各大媒体,已逐渐在新闻评论界形成一定的口碑。本书即为北大新闻学子优秀新闻评论文章结集,从社会热点关注到校园生活评论,展示了他们在关切社会议题的过程中保持并完善自身的独立人格,亦为北大新闻教育在改进新闻实务教学的新尝试与成果。
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时事评论员。多次获“中国新闻奖”。近年一直致力于新闻评论教学,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给多个部委和地方政府做过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的培训,课程很受学员欢迎。
王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曾在《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新闻消息、特稿、杂谈。酷爱时评写作,以“有温度,有锋芒”自期,愿做一直不毕业的评论学员。
其实,关注并阅读这本书,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对新闻时事评论很敬重,自己也曾写过“豆腐块”式的时事评论;其次,对曹林老师很敬仰,看过他的评论作品后,相读恨晚、深受影响,可以毫不含糊的献上膝盖;最后,对北大很敬慕,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有过自己的北大梦。带着这样的...
评分一份优秀的,甚至退一步说,一份合格的新闻报刊,最为点睛的当属评论专栏——评事论理,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匡正时风。“五四”以降,时政评论见诸大报小刊,在言论自由的氛围下,各界贤达就世事提出真知灼见,蔚然成风。陈独秀、胡适之、周树人等意见领袖,自由评论,观点...
评分其实,关注并阅读这本书,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对新闻时事评论很敬重,自己也曾写过“豆腐块”式的时事评论;其次,对曹林老师很敬仰,看过他的评论作品后,相读恨晚、深受影响,可以毫不含糊的献上膝盖;最后,对北大很敬慕,相信每个文科生都有过自己的北大梦。带着这样的...
评分另一种捍卫舆论的姿态 ——读《北大熏出来的评论》 邓勤 一代报人邵飘萍先生认为,“报纸精神的表现,全寄于评论的好坏”。报格出自评论,评论拷问人心,从中可以让人深切感受到一个评论者的勇气和担当。邵飘萍知行合一,最终因在报刊揭露军阀张作霖的暴行而被其杀害,至...
评分一份优秀的,甚至退一步说,一份合格的新闻报刊,最为点睛的当属评论专栏——评事论理,指点江山,激浊扬清,匡正时风。“五四”以降,时政评论见诸大报小刊,在言论自由的氛围下,各界贤达就世事提出真知灼见,蔚然成风。陈独秀、胡适之、周树人等意见领袖,自由评论,观点...
观点较一般。
评分43m睡、困导致数据不准)带得意门生聊一聊,我怎么会看这种还稚嫩的东西,弃3.12 5h50m从头读完。直到现在我仍认为话说出来就是错的,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无知吧,思想围攻是件累人的事,心气太高被批会很烦,容易早死。全程都在代入自己对社交网络的各种思考,不要给这书瞎扣成功学帽子
评分“学会与时事保持距离感”,要浇水降温,为狂热的舆论提供冷静的力量,而不是带着正义的激情去浇油,去消费大众的戾气(反例:咪蒙???)
评分刚升大学的我,为了准备考试看了这本时评集。曹林老师的时评太官腔,读不进去;但同为大学生的北大学生们的时评,对我大有裨益。你是大学生,别人也是大学生,为什么别人就能写出来这样的时评呢?
评分一直以为大学老师的教学内容陈腐、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轨,PPT千年不变等等问题只有我们这种差学校有,没想到北大也是一样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