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平原“大学五书”丛书中的一本。
该书从历史记忆、文学阐释、精神构建以及社会实践等层面,思考大学作为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是什么,有什么,还能做什么,以学者的冷静讨论大学的复杂性和改革的代价。将论文与随感、演讲与答问、历史与现实、宏大叙事与私人记忆等掺和在一起,造成一种明显的“对话”状态,延续了已有的叩问与思考——叩问大学的历史与现实,思考大学的理念与实践。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当代中国人文观察》等。
大学何为:“大师”、“大楼”和“精神” “大学存在于它企图思考的世界之中”,要想承担起历史责任,(应)组织一种创造性抵抗———“抵抗一切(政治、司法、经济等,对大学)的重占企图,抵抗一切其他形式的主权形态。”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先生在《大学何为》一书中援引法国著...
评分陈平原先生说,今天中国的大学之路,到底该怎么走,仍在探索,还有商量余地。正因为没有完全定型,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才更值得诸位去体贴、关心、介入。 《大学何为》这本书从历史、文学、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分析探究大学作为人类社会传播教育和知识的重要场所,什么是大...
评分陈平原先生说,今天中国的大学之路,到底该怎么走,仍在探索,还有商量余地。正因为没有完全定型,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才更值得诸位去体贴、关心、介入。 《大学何为》这本书从历史、文学、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分析探究大学作为人类社会传播教育和知识的重要场所,什么是大...
评分高中的时候读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大的感触,只不过当时下定决心上大学之后也要用功,不能像高一班主任那样在大学“不迟到、不早退、不学习”——虽然现在理解了他那种方式确实轻松又稳妥。话是这么说,其实进象牙塔后才发现大学并非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老师也跟我们强调:“本科...
评分责任在心,才有忧虑和担当 ——读陈平原“大学五书” 文/斯索以 作为一名文科教授,陈平原先生有着浓烈的人文情怀,近现代百年的文化史视野与五千年师道语境下深厚的中国经验,成为他在《大学何为》《大学有精神》等“大学五书”中书写的主要着力点。“大学五书”所书写、深...
人文学者,惟独立思考,沉潜把玩,从容治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髦不能动,标准不能限。教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学生尊师重道,从游而学。大学不能为排名,为世俗,为权力操控,要立足约束,奉献社会。而管理者,不能把学术数字化,粗暴评价,把学者当生产机器,为学术作生产计划,将大学改造成工厂。象牙塔里,多散步,多读书,闲吟诗词,勤而能缓,不亦乐乎。
评分人文学者,惟独立思考,沉潜把玩,从容治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髦不能动,标准不能限。教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学生尊师重道,从游而学。大学不能为排名,为世俗,为权力操控,要立足约束,奉献社会。而管理者,不能把学术数字化,粗暴评价,把学者当生产机器,为学术作生产计划,将大学改造成工厂。象牙塔里,多散步,多读书,闲吟诗词,勤而能缓,不亦乐乎。
评分人文学者,惟独立思考,沉潜把玩,从容治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髦不能动,标准不能限。教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学生尊师重道,从游而学。大学不能为排名,为世俗,为权力操控,要立足约束,奉献社会。而管理者,不能把学术数字化,粗暴评价,把学者当生产机器,为学术作生产计划,将大学改造成工厂。象牙塔里,多散步,多读书,闲吟诗词,勤而能缓,不亦乐乎。
评分先锋书店排队等签售时随手拿起来,借图书馆的另一本读完真的要靠缘份。陈教授的思想和观点有点儿老派和理想主义,但其中的大多数恰恰是我心里的想法——原来我也只是有点儿老派和理想主义而已(尽管觉得他对社会科学多多少少有点儿成见)。好想呈给校长院长们读一读,然而好像真的没什么借阅记录也是可叹。
评分为了博士一年级的科学逻辑看的这本书。哈哈哈‘1. 读陈寅恪 2.大学以精神为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3. 985 4. 教学优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