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十姐弟中,充和与大弟宗和最亲,不仅因为他们年龄只相差一岁,更由于二人对诗词、昆曲、书法等的共同爱好。清华的谷音社,青岛、上海、南京的曲会,抗战期间高校云集的滇黔地区……均留下过他们的高吟浅唱、曲声笛韵。
1949年,时局动荡中,充和随丈夫傅汉思移居美国,宗和则留在黔地任教,从此路远山遥,天各一方,不复相见。唯音书不绝,穿越重洋,互问短长。从1949年4月15日充和赴美后收到第一封信,到1976年12月8日宗和去世前发出最后一封信,近三十年时光辗转纸上。如算上此后充和与宗和女儿以䇇的通信,真正是历经半个世纪。内容由养花种草、衣食住行、曲人故旧谈到诗词书画、文学历史……抛去浮华与造作,字字情真意切,笔笔简单有味。
三百余封书信,三十多万字,今由宗和女儿以䇇与学者王道整理出来,几乎全为首次披露。小字蛮笺,既是张家如水斯文和姐弟情谊的见证,也是特殊年月里,个人命运为时代裹挟的缩影。
张充和(1913—2015),祖籍合肥,生于上海。“合肥四姊妹”之小妹。十岁时师从朱谟钦学古文及书法。十六岁从沈传芷、张传芳、李荣圻等学昆曲。1934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抗战爆发,转往重庆,研究古乐及曲谱,并从沈尹默习书法。胜利后,于北大讲授昆曲及书法。1948年结缡傅汉思(Hans H. Frankel)。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并于家中传薪昆曲,得继清芬(参阅百岁张充和作品系列《曲人鸿爪》《古色今香》《天涯晚笛》《小园即事》)。
张宗和(1914—1977),合肥张家大弟。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早期与四姐张充和在一起拍曲,清华大学谷音社曲友。抗战期间曾在宣威乡村师范、昭通国立师范学院、云南大学、立煌古碑冲安徽学院等地任教。1946年任苏州乐益女中校长。1947年应朋友邀请到贵州大学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时调入贵阳师范学院(现为贵州师范大学)任教,培养了一批历史和昆曲人才。著有日记、书信本《秋灯忆语》。遗有珍贵的昆曲史料。
编注者张以䇇(立+民),张宗和之女,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
编注者王道,作家,著有《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等书。
(书名题字,张充和)
偷得浮生半日闲,如果这半日是周五的下午,就更棒了,感觉自己像个碳酸饮料,默默开心地冒着泡泡。 之前预告要写的《一曲微茫》,是移居美国的张充和和安家贵州的大弟弟张宗和1949~1976间的通信。那年月的路远山遥、天各一方,姐弟俩在三百余封往还里互问短长,30多万字。 在异...
评分故事好似《查令十字街84号》,连年代都像。一会儿笑笑,一会儿想哭。宗和真是天真,充和的唱有古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MjAyMTI1NA==&mid=2662714974&idx=1&sn=a867f76abec861f7d651dc1984ccc716
评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牧心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76080580/ 这些通信披露了所谓的“最后的大家闺秀”真实的生活,除了有雅的部分,如昆曲、书法、国画等,信里细细碎碎讲述的多是最日常的柴米油盐。每个月挣多少钱,...
评分后排左起第四为宗和 刚读完这本《一曲微茫》,加上手头的几本《曲人鸿爪》、《天涯晚笛》、《合肥四姐妹》、《最后的闺秀》等张家故事,可以算是对合肥张家比较了解,能算半个张家迷。民国文坛多妙人逸事,当年迷昆曲而知道张充和,再到合肥张家四姐妹,十姐弟。他们名字中都...
评分偷得浮生半日闲,如果这半日是周五的下午,就更棒了,感觉自己像个碳酸饮料,默默开心地冒着泡泡。 之前预告要写的《一曲微茫》,是移居美国的张充和和安家贵州的大弟弟张宗和1949~1976间的通信。那年月的路远山遥、天各一方,姐弟俩在三百余封往还里互问短长,30多万字。 在异...
考虑入张女士全套纸质版收藏了。
评分曲家的细碎温馨家常=外人(我)看来琐碎至极的流水账日常,对不起打了三星,看这本书太容易为书中琐事所焦躁了
评分曲家的细碎温馨家常=外人(我)看来琐碎至极的流水账日常,对不起打了三星,看这本书太容易为书中琐事所焦躁了
评分考虑入张女士全套纸质版收藏了。
评分从宇宙的尺度看,人生一世不过是蜉蝣一日,然而从人类这种生物的角度看,人生又是阔大而沉重的,生在此中活着或者不觉得,读别人廿年家信,好比长时间离稍远些旁观别人的生活,就颇觉触目惊心了。张宗和与傅汉思都是焦虑抑郁已到了躯体症状严重的地步。人到中年,生活的善意已经褪尽,诸般折磨都需默默吞入,老年就更像《红楼》进入后四十回,晦暗而失去兴味,这是存在的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