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埃德蒙兹、约翰·艾迪诺所著的《维特根斯坦的火钳(两位大哲之间的十分钟争吵)》是一本可以当成小说看的哲学家传记。透过BBC制作人的生花妙笔,你不仅可以走近维也纳世纪之交的动荡和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悲剧,更可以一窥罗素等战后活跃在剑桥讲台上的那群哲学怪咖的生活。
围观两位哲学家吵架是怎样一种体验?
如果冲突双方碰巧还是宗师级的人物,学术造诣之外还拥有迷人的个人魅力呢?
戴维·埃德蒙兹、约翰·艾迪诺所著的《维特根斯坦的火钳(两位大哲之间的十分钟争吵)》讲述的正是两位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与波普尔之间的一次冲突。1946年10月25日,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一个挤满人的房间,发生了他们二人之间唯一的一次会面。而这次会面并不愉快,维特根斯坦和波普尔产生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剑拔弩张、兵刃(火钳)相见。这一插曲成为了哲学史上的一段传奇,几十年以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本书从维特根斯坦与波普尔的这次争斗展开,梳理了20世纪的哲学史,是哲学、历史和传记的交织。透过BBC制作人的生花妙笔,你不仅可以走近维也纳世纪之交的动荡和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悲剧,更可以一窥罗素等战后活跃在剑桥讲台上的那群哲学怪咖的生活。
读罢此书,你或许会为这本书的文学性感到惊讶,符号化的哲学人物活了起来。哲学史不会记述或者主动错过的,恰恰是哲学家身上有温度、有人味儿的一面。而这些,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
作者:(英)戴维·埃德蒙兹 作者:约翰·艾迪诺 译者:蔡宇
戴维·埃德蒙兹,BBC国际部时事板块纪录片制作人,牛津大学上广实用伦理学中心(Oxford Uehiro Centre for Practical Ethics)高级研究员,广受欢迎的通俗哲学写作者与哲学播客主播。约翰·艾迪诺,媒体与演讲培训师,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法学系,曾任英军俄语专家、执业律师、BBC国际部与Radio4频道时事新闻节目编导与纪录片制作人。
关于Wittgenstein, Russell, Popper的哲学辩论,写得像是侦探小说一样,看着很过瘾.
评分Great book. I first saw comments on Popper's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their significant impact on modern politics and business world in the bestseller "The Black Swan". Then I found this book, very well recommended, about an epic debate between two of the gr...
评分1946年10月25日,在剑桥道德科学俱乐部,两位哲学大佬,维特根斯坦与波普尔,发生了一场十分钟的争吵。蒙克的《维特根斯坦传》对此有半页的描述,而本书对这场冲突进行了深度挖掘和解读,以大事件叙述风格,展现了这场冲突的丰富场景。两位哲学家主角以及作为第三员大佬的罗素...
评分其实纯粹是冲着副标题上赫然写着的“两个大哲学家十分钟争吵的故事”去看的,而书中轻描淡写的过了。 作者更倾向于按历史角度写一部客观公正的八卦,正因为如此,此书变成了一部记录了一整个时代的史书和启蒙型书籍:近代科学史,维也纳小组,剑桥,反犹,世界大战,文明中心...
评分小传吧,和哲学思想关系不大。
评分书还好,这种聚焦方式太过瘾了!!!
评分这是本切入点很奇妙的书,当我们都期待它把事件事无巨细地还原的时候却发现作者借助于一场十分钟的争论揭开了一系列凝结于时代之下的哲学思辨,这里混进了政治、个人欲望、利益甚至种族和意识形态,这场哲学界的思辨是暴风圈的最外围。桀骜的维特根斯坦和玲珑机敏的波普尔同样具有哲学的天分,但一个切入在已生的时代(波普尔)一个切入在根本的未来(维特根斯坦)。玻璃罐里的苍蝇这个比喻不仅针对了同时代平凡的一批哲学家,也概括了所有非哲学家的人,我们在一个愚蠢的语言范式内讨论的问题充其量只能是困惑,文字背后能指的内容是永远文字无法解释的内容。
评分买来才发现出版日期竟然是2016年6月 = =
评分一般般,适合粉维特根斯坦又不愿费脑子的人看,这书有点过分黑波普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