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史实为依据,辅以合理的文学想象,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萧红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叙述其从童年到成年,从哈尔滨流亡到香港的全部人生经历,详细展开她与汪恩甲、陆哲舜、萧军、端木蕻良等人的情感纠葛,以及与鲁迅、茅盾、聂绀弩等文化名人的交往,将萧红人生中存留的诸多迷案一一解开,还原一代才女的悲情一生。
叶君,湖北省浠水人,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萧红文学奖得主,著有《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话剧《落红》,现居哈尔滨。
书拿到手不到一周,得空就静静翻读几页,思绪始终沉浸在作者深情讲述的故事中。在这本书中,民国名流悉数登场,那个拎着手提箱四处漂泊的孤零零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散。这本书像是有一种魔力,从触摸到封面以后开始就爱不释手。叶君先生的著作我手里都有,这一本无...
评分 评分 评分大概很多人都会更关注萧红的所谓传奇吧。 学了现代文学史, 读了《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才知道东北这样一个被视为文化贫瘠的地方,曾经走出过一位这样有灵气的女作家。 原来小说也是可以写得像散文这样美 原来哈尔滨严冬的冷可以写得让你如同身临其境 拍案叫绝。 ...
评分好处已被说尽,我只好大胆说些“不好处”。 之前从未读过这种学者写的第一人称“传记小说”,无从比较,不过以常理论,大概学者作文还是同作家有异。 1长于搜集,短于材料剪裁; 写这样一部作品需要积累的材料数量一定是海量,客观如地理风貌、服饰特色、饮食习惯、物价,主观...
书不薄,但因为内容精彩,排版的视觉感舒服,所以读起来毫不费力,比较享受。第一人称的视角,和第三人称叙述给人的感觉确实不同。作为小说来讲,第一人称确实是费力但讨好的天然小说视角。
评分最近在图书馆看到,看了一些,想继续看下去描写细腻.去年十一月份看到这本书。后来借来看,已经看了一大半了。男性作家写的能这样细腻,很不错了。17.4.6 看完了,也写了一点点感想……诶,萧红,成为我喜欢疼惜的一位女性
评分“天蒙蒙亮,我发现自己露天躺在一张小床上,四周都是病人。护士还有做义工的女学生在病床间忙碌。我好像又看见了那个港大高个女生。 我想起哈尔滨那个送人的孩子。 我想死后暂时埋在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日后迁至鲁迅先生墓旁。 我想告诉端木这些,却完全没有力气开口。 我感到极其难受。我在挣扎。端木俯身把耳朵贴近我的嘴边。 我重复着:“孩子、鲁迅、大海…… 我穿着那件亲手做的旗袍,拎着手提箱,站在呼兰河边。 月已落,一盏河灯,远远朝我漂来,停在我的脚边……” 被催泪了。心里被涨满,既满足又伤感,或许这就是百感交集的旅程吧。
评分读完使人想起"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评分非常棒的第一人称小说,是作者经过十年的研究之后铸就的细节真实、情感流畅的关于萧红传奇一生的小说。可能是太了解萧红,她的人,她的文字,她的感情,她的坚强和脆弱,她的文学才华和人性弱点,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