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鲁迅先生的个性习惯、为人风范、家庭生活、交友创作等均从个人视角进行了回忆,特别是鲁迅先生病重期间的回忆文字,笔触细腻,深情婉转。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刘勇老师在他的文章《鲁迅思想系统建构的再思考》中提到:鲁迅从一个受到高度认同的“民族魂”走下神坛,甚至逐渐被“矮化”,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境地,他的尖刻和冷漠被作为一个平凡人的弱点逐渐放大和扭曲。近来,也有人颇不喜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认为“精神胜利法”“奴性”...
评分张莉老师说,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是写得最好的悼词,也是因此,它才能留下来。她说它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鲁迅、一个真实的许广平,一个真实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家庭。 儿时少年时一直觉得鲁迅是个严肃极了的人,近来看鲁迅作品看到了新的鲁迅先生。很多的小说杂文我都...
评分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得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 “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
评分简 App下载 注册 登录 添加关注 100 作者 马风 2016.10.11 10:13* 写了215432字,被861人关注,获得了4114个喜欢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字数3989 阅读364 评论16 喜欢34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说是像天上的星星,可能有点不靠谱,...
评分下班提早,北京阳光灿烂,一个人去了鲁迅博物馆,人很少,很安静,对鲁迅从“讨厌”到痴迷,中学要背诵的课文太多了,即使我已经过而立之年,还可以跟女儿一起背诵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通过先生知道了萧红,一个奇女子,只读过她的《生死场》,非常震撼,可能真的是岁月已到...
海婴在楼下一连串的大声喊着“爸爸,明朝见;爸爸,明朝见”
评分2020年的第537本 只有一篇讲鲁迅后面全是短篇杂文
评分看过各种鲁迅先生的传记和回忆录,无论是老友许寿裳还是那些抱名人大腿实则哗众取宠空无一物的,感觉却都不及萧红。从细致敏感的视角观察到先生最生活的一面,不是巨匠,不是投枪匕首,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评分萧红眼里的鲁迅是一个关心晚辈,不辞辛劳的可爱的叔叔。是萧红敬爱和怀念的人,是脱离神性和魔化的真正的鲁迅。他看起来没什么不同,可他默默做的和努力声张的,是值得我们一直铭记的。
评分萧红眼里的鲁迅是一个关心晚辈,不辞辛劳的可爱的叔叔。是萧红敬爱和怀念的人,是脱离神性和魔化的真正的鲁迅。他看起来没什么不同,可他默默做的和努力声张的,是值得我们一直铭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