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鲁迅先生的个性习惯、为人风范、家庭生活、交友创作等均从个人视角进行了回忆,特别是鲁迅先生病重期间的回忆文字,笔触细腻,深情婉转。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下班提早,北京阳光灿烂,一个人去了鲁迅博物馆,人很少,很安静,对鲁迅从“讨厌”到痴迷,中学要背诵的课文太多了,即使我已经过而立之年,还可以跟女儿一起背诵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通过先生知道了萧红,一个奇女子,只读过她的《生死场》,非常震撼,可能真的是岁月已到...
评分简 App下载 注册 登录 添加关注 100 作者 马风 2016.10.11 10:13* 写了215432字,被861人关注,获得了4114个喜欢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字数3989 阅读364 评论16 喜欢34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说是像天上的星星,可能有点不靠谱,...
评分下班提早,北京阳光灿烂,一个人去了鲁迅博物馆,人很少,很安静,对鲁迅从“讨厌”到痴迷,中学要背诵的课文太多了,即使我已经过而立之年,还可以跟女儿一起背诵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通过先生知道了萧红,一个奇女子,只读过她的《生死场》,非常震撼,可能真的是岁月已到...
评分从学生开始到年轻时读先生的文章,那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我看到了他爱憎分明,志向坚定的铮铮铁骨。“猛兽总会独行,牛羊羊才会成群结队”让我感受到先生在迷茫的黑暗中,唤醒民众奋起的决心和力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表现了先生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
评分从学生开始到年轻时读先生的文章,那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我看到了他爱憎分明,志向坚定的铮铮铁骨。“猛兽总会独行,牛羊羊才会成群结队”让我感受到先生在迷茫的黑暗中,唤醒民众奋起的决心和力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表现了先生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
读到“鲁迅先生备有两 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 一股暖流忽然涌进眼眶。萧红笔下的鲁迅是活的。萧红内心的敏感细腻和出众的观察力是天赐的。萧红的关注点是人。相比之下,中学课本里选的唐弢那篇回忆鲁迅的“琐忆”大部分都是胡编乱造的(人品啊),冯雪峰在回忆中更关注思想时局和政治倾向(关注点)。文章看完又拉拉杂杂读了些30年代左翼文坛事迹,其实很多是以前读过的史料,一整个上午就过去了。推开窗透透气,发现成群的鸟儿已经在门前浓密的松枝间跳跃鸣叫,空气里开始有了新鲜的青草味。
评分四星半。萧红确实是很有文学天赋,并且有苍茫的气息。二倍速。
评分萧红,鲁迅,两个人的品格,叶美都爱
评分鲁迅先生立体了
评分细读萧红的文字,就是写的十分细腻,每个细节都描述了,但你并不觉得麻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