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6.2―1942.1.2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后花园,ISBN:9787540210861,作者:萧红著;李雪选编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生动。真实。
评分短篇合集,看的多了反而觉得有点固定的套路
评分“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评分在《生死场》里,一群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忙着生,忙着死。贫穷使他们把粮食,牛羊等看得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摔死孩子的事时常发生。孩子出生只是原始性欲所带来的他们并不愿意的结果,这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有着相同的描写。在中国的偏远贫穷落后的地区,这样的事情不断上演,贫穷是一种疾病,生命受它的奴隶,变得一文不值。难道现代社会就没有这样的事儿了吗?好一点儿把。你看,人们为了摆脱贫穷,只是昧了自己的良心。
评分要不要这么苦啊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