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顾随 文学 国学 中国古典文学 人文 文学史、文学批评及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学
发表于2025-05-20
中国经典原境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它以中国初始的经典为核心,精湛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融会贯通,徜徉在经典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升华至理想境界。古今中西,文史哲禅,博大精深却又通俗而富有生气;情思文采,妙趣横生,学问的真与讲述的美珠联璧合有逼近心灵。经典流淌在中华文脉中、赓续在日常生活中,一脉相承的智慧生生不息,恒久的魅力令人心安。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本书为《顾随讲坛实录》的下册。
顾 随:
中国现当代最富影响的学者之一,即是一位大学者,也是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还是书法家。1920年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长期任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他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著作甚多,是“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顾随《中国经典原境界》读毕,第一部分说《诗》还好,一洗古人旧习;第二部分说《文》就有些吃力了,英雄欺世,多作此语;第三部分说中晚唐诗尚可,李商隐是真深情,杜牧之是浑无赖;一则磨砺珍珠,一则处处打卡;李商隐好诗真是好,杜牧就有些轻薄了(仅仅是对爱人而言)——虽然其眼极热,写景还真不错。苦水老人晒诗,或许亦是如此吧。
评分好,真好。
评分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评分《诗经》部分略过未读。《文选》部分没有《中国古典文心》中的精彩。也许是讲稿的缘故,重复太多,读得越多,越易生厌。叶嘉莹的讲演集也有这个毛病。
评分#弟子对于文学课堂的追摹,常常是还原老师风采的得力途径。顾随先生生前少有学术论著问世,但他的治学与授课特色却幸运地凭着几位女学生的课堂笔记留存下来了。先生此处讲的虽是古代文学,然最吸引我的还是他对人生实感的阐发,以及他对于心所私淑的鲁迅先生连续不断的点评。不把学问做得更死,是他自己的信条。有自由的精神打底,顾随先生可以天马行空地驰骋于鉴赏的国度,传统文艺批评少“规范”的特质恰恰有益于他充分挥洒才情。他的课堂是属于诗的。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读顾随先生《中国经典原境界》 文/斯索以 “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顾随先生的这句话,既体现了他对中国经典作品理解的一个路径,也彰显着其为人、做学问的重要旨归。他特别强调从创作的本原情境出发去理解经典,还原文字背后...
评分说实话,真不怎么样,偶有精辟见论,但是沙砾居多,顾是位“执”儒,于儒见深以至于偏,他家所涉甚浅。从全文来看,主观色彩太浓,不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著书立说应有的态度,更像是一位兜售自己买卖的采办,他说若契我意,尽攫来之,盛赞之,若拂我意,则皆诋苛之。囿于眼界与...
评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评分中国人一般多是模模糊糊,一模糊绝不会有出息,但有认真的、不模糊的,多半是死心眼儿,沾沾自喜、自命不凡。所以,我们要养成德性,养成认真的习惯、宽大的胸襟。宽大者——采众长,非好好先生。一个人若自是,自满,便如蚕作茧自缚,绝不会有长进。 “三百篇” 只见温柔敦厚...
评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中国经典原境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