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略种注释达一百多种。
南怀瑾教授在台的数十年教化岁月中,曾经多次讲解《金刚经》;因时代不同,对象不同,讲解的方式和重点也各次不同。 现在的这一本书,是一九八八年的讲记。当时十方书院甫自成立,《金刚经》这一门课程,是为书院的学员及研究生而开,其他院校哲学系的同学,以及许多老修行们,常随众等,亦闻风而来,听讲者共约一百余人。每逢上课时间,复青大厦的十二楼,挤得水泄不通。 由于这次的听众,对佛学都有相当基础,对《金刚经》尤不陌生,故此,怀师的讲法深入骨髓,可说是叹未曾有!真正是:为上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 一九七八年怀师讲了“如何修证佛法”,两年后再讲《金刚经》。因机缘特殊,对经中的疑问及似解难解之处,剖析得淋漓尽致。读后虽不悟,亦得其门矣! 感谢永会师及圆观师先行录音记录,再由刘雨虹女士整理并加标小题;宏忍师及李素美小姐等多人帮忙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金刚经》的超越哲学及宗教的特性,怀师定了一个平凡的书名《金刚经说什么》。 师日平凡,即非平凡,是名平凡。
南怀瑾,男,1918年3月18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台湾,并受邀到台湾地区的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后曾旅居美国、香港等地。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共计三十多册,且被人们翻译成八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
先是,老弟购得一小册,为金刚经与坛经之合集,阅毕,跃跃为我绍介,认为其中有真趣,平日言语,每有“如是如是”“所谓××,即非××,是名××”这般句式。一笑而过,不禁生好胜心,以为90后尚看得懂金刚经,我没理由落后。然而些许术语,使我不耐烦,阻我脚步,如“阿耨多...
评分整个一金刚经,释迦没有说一个“空”字,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解为说空,以至误解佛,很有意思。不知什么原因,金刚经里释迦似乎显得太小心和谨慎了,生怕我们落一点知见,往往知见还没生成,他就把来提前打破了,似乎他默认的是具有很多顽固的经验需要打破的听众,对于没什么经验...
评分看南老师第一本书是论语别裁。一见如故,读南老师的文章(不过看文字倒像是弟子记录的)常想起胡兰成。 《金刚经说什么》自然说的是南师对金刚经的理解,所有南师的书皆是如此。书里有写,世间所有相皆虚妄,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一看之下好像很难理解。但是实际上南师说...
评分预备拿读书中不断的领悟写一篇不定期更新的书评。 我有预感它能帮我精进觉悟 这几年的烦恼,变着花样出现都是同一件,不做出真正改变看来仍要恶性循环一生。我会遇到它们,是我生而为人这一世轮回中的缘,也是劫,现如今痛苦不希望未来仍有痛苦如今只能自己修为。与各位共勉,...
看到35%的时候,“这并不是说不执著就是对的,如果你说一个人什么都执着,你已经执著了,执著了一个执著。” 说真的,佛祖你到底是想人家怎样啦!悟性差太远,这书暂且放一放。
评分读过南怀瑾大师深入浅出讲解地金刚经,赫然发现佛经竟然那么有趣,那么有意思,不是神话传说,没有威逼利诱,而是高端的形而上学,对日常生活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尤其是对当下这个五光十色却又迷迷糊糊的日常生活。
评分南师去世了。有人说他是大德高僧,有人说他不过欺世盗名。而我,只想细细听一遍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评分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世间事物,尽为心上浮尘,草草劳生,终是一团烦恼。 念念皆空,随时丢,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评分善护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